春暖花开季,正是踏青时。约上三五个朋友共赏花开,目睹那绽放的精彩,惬意而又温馨。殊不知春季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如心衰等,老年人更应对其谨慎。
心衰,简而言之,就是心脏跳动缺乏力度,从而使全身供血减少进而导致各个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所有心脏病的重症阶段,预后不良。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喘不过气、乏力、食欲不振及头晕等,严重者会出现嘴唇发绀、面色青紫、下肢肿胀、不能平躺等。目前,我国心衰住院率占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的20%,死亡率占40%。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老年人的致命“杀手”,其主要诱发因素有:1.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都会直接损害心肌功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2.情绪因素。若原本有心脏病的患者遇事易激动,容易发病。3.气候变化。气温突升或骤降导致身体机能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而发病。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病科刘向阳副主任医师介绍,心衰的常规治疗一般是遵循医嘱且有规律地长期服药,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在服药的同时还要定期检查。其次是心理治疗、饮食调理。心衰一般都发病突然,若患者出现胸闷、喘不过气等现象,千万不要认为挺一挺就会好,这种情况下应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或速效救心丸5粒,或丹参滴丸5粒,而后静躺5至10分钟并告知家人照顾。若症状还未好转,应及时入院检查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据刘向阳副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病科专门成立了心脏病中西医康复中心,并综合多种科学治疗手段对心衰患者进行优化治疗: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能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服用利尿药后出现的水肿不消、焦虑、失眠等一系列现象;采用先进的心脏康复治疗仪,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患者心脏供血不足等现象;此外,还通过中药透药、经络中频电刺激患者身体上的一些特定穴位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该科更具特色的是“双心”治疗:既强调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又关注患者的精神或心理问题。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很容易并发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焦虑障碍、失眠等,而一旦心理有病了,又会反过来诱发心血管疾病,影响康复,即出现了“双心”问题。而“双心”同治体现在治疗心脏病变时,医护人员不断安慰开导患者不要太着急,并安排一些简单轻松有趣的活动,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推荐莲子红枣羹、党参黄芪瘦肉粥、人参粥等药膳疗法,达到既解决心脏供血问题又辅助安神定志,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因疾病引起的焦虑、恐惧情绪,使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