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9日上午,隆回县大水田乡龙源村的罗雪贞挑着刚从责任山中采挖回来的春笋,向收购点赶去。“廖老板又来收竹笋喽!”她一路吆喝,喜滋滋地把好消息告诉大家。
罗雪贞口中的“廖老板”名叫廖昌志,是当地加工、销售玉兰片的能人。大水田乡有山林面积13万多亩,其中南竹林占50%以上。每年春天,当竹笋拱出地面时,廖昌志都要到各村向村民收购春笋,既使自己鼓起了“钱袋子”,又让村民销售春笋增加了收入。全乡像廖昌志这样从事玉兰片加工的能人达37人。
初生的春笋因生长在纯生态环境下,受到隆回及周边县城居民的喜爱,每公斤可卖4元钱。“挖冬笋,我们没有力气,更没有挖冬笋的经验和技术,但挖春笋,我们妇女也行。只要不挖烂笋蔸骨,让春笋加工后形成‘宝塔形’就行了。”罗雪贞介绍。
目前,种植南竹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一条捷径,竹林面积多的家庭,靠卖春笋年收入可达15000元以上。
(记者 曾书雁 通讯员 刘 剑 陈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