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新邵县酿溪镇王家坪村一组村民王丁球正在自家油菜地的田埂上放牛,看着自己种的五亩油菜长势喜人,王丁球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王丁球利用旱地种的两亩多油菜,结出了250多公斤油菜籽,榨了50多公斤菜籽油,加上镇里发的200元/亩的补贴,他收获了1400多元。尝到种油菜的甜头后,今年王丁球把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五亩。
“原先我是种两季水稻,现在是种完油菜后,再种一季中稻。”王丁球掰着手指头给记者讲起了他的“耕田经”,原先种两季水稻,一亩地带来的收益也就在2000元左右,现在种完油菜再种一季中稻收入也有这么多。“好处就在于没那么累人了。”王丁球告诉记者,种水稻一季至少要除两次虫,施一次化肥和除草剂。“除了这些人工成本,我们这是沙田,平时隔上十天就要抽一次水,一亩田灌满水要三个多小时。”王丁球说,油菜耐旱,加上无需除杂草,这些人力成本都节省下来了。
让王丁球更没想到的是,随着村里今年成片种了100多油茶,花开时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我们原先需要自己运到县城去卖的农产品,现在被这些游客买去不少。”王丁球今年光卖蔬菜和鸡鸭就增收了五六百元。作为一组的组长,王丁球坦言,现在组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发展了,还在坚持种田的,就只剩下了六个五六十岁的老人,虽然现在耕地和收割有了机械化,但老人们对于种双季稻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我们对镇里鼓励种植油菜举双手赞成,今年村里正准备把村道加宽,以后来我们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王丁球感慨道。
自去年开始,酿溪镇就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农民种植观光经济作物,并拿出1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以2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励,今年拟在资江风光带两边发展油菜花基地500亩。该镇在发展观光种植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城郊农家乐,把传统的种植融入农家乐中,让游客自己采摘、自己烹饪,现已建成的辉耀生态农庄与小梁山生态农庄,为当地老百姓打造了增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