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大于天。国家向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并通过部门改革解决了“九龙治水”的困境。可食品安全事件为何仍屡见报端?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对执法人员只惩不奖的制度短板,降低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效。
记者在一线采访时,曾听到不少执法人员抱怨说:食品安全这一急、难、险、重的工作,本应是立功升职的好战场,但现实却是做好了不奖励,做不好了被追责,成了谁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有些领导不好意思分派给下属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普通职员不想学食品知识,怕被安排到食品线上;已经从事食品监管工作的人则想离开……
诚然,加重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者的责任追究,能促使他们更尽职尽责,这也是工作侧重点之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加以平衡,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执法人员因担心背责而畏首畏尾,执法成了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前途冒险。
不难想象,如果执法人员心思不在工作上,食品安全监管注定会出纰漏。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回归工作本位,乃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当务之急。
当前,一些地区已经在进行物质奖励等各种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予以改观,仍需要有更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