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天气晴好,地处高寒山区的隆回县司门前镇湴塘村,娶亲的比较集中,村里喜气洋洋。临近年关,省妇联办公室主任、驻湴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谢海蓉仍在村部为村民过好年忙前忙后。这是省妇联扶贫工作队在湴塘村帮扶的一个缩影。
湴塘村距隆回县城60余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54人。近年来,在省妇联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带领下,湴塘村改造危房13户、易地搬迁2户,村活动中心、五保之家、安全饮水、灯化亮化、山塘水渠硬化、土地整理、农网改造、产业发展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逐步建成落地,村民笑逐颜开。
补脑子,文明新风精准入心
扶贫先扶智。工作队首先从村风文明建设上入手,做到精准入心。她们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将村民代表评选出的“好家风好家训”在宣传栏上予以公示,号召全体村民学习,为每家每户制作家风家训牌。在全村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评出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热心公益之家”“清洁家园”等。
“阳云花、魏爱聪两婆媳关系好,就像亲母女。”湴塘村家喻户晓。阳云花自豪地说:“百善孝为先,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孝敬父母、家庭和顺’”。阳云花的丈夫是村里有名的大老板,她一直跟随丈夫在外地。2016年6月,她回到村里,不但身体力行孝老爱亲,而且在妇联干部的影响下更加热心帮助邻里。她主动请缨义务担当起村里的腰鼓队队长、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等职务,上门邀请并手把手教大伙跳广场舞、扭秧歌、打腰鼓。心情欢畅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
找路子,组织农家女闯商海
刘琳2012年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后来因生小孩回了家,她平时没有什么事可做就打打牌、串串门。2016年,扶贫工作队介绍衡阳腾跃工艺公司老板肖跃莲,为村里带来了手工艺品制作老师及工具、加工材料等。刘琳乘势而为,成立湴塘村手工编织协会,发展会员35人。5组的贫困户阳建华,老公在外打工,家里有2个小孩读书,生活比较艰难,在协会的帮助下她每月可以拿到工资800余元。阳建华说“搭帮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为她找到了一门手艺,现在不但可以照顾好小孩,还能自食其力,为家庭增加收入。”刘琳说,扶贫队还给协会介绍很多客户。1月16日在市妇联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她们协会现场签约订单3万多元,其中手工花70瓶,串珠装饰200余个。他们过年都忙不过来。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