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人以为:备课时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教学设疑启智+精练精讲+练习巩固;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肯学、乐学、会学、善学。
一、以历史知识为载体,活学活用,勿死记硬背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衡量标准,应是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师怎么传授?备课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处理教材:1.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性;2.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3.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举一反三,达到会学的境界。
二、课堂教学注重设疑启智
不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配备哪些教学设施,最终都应设疑,正如古希腊科学家亚理斯多德所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除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答问,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质疑。历史问题的提出,不是随意,而是要有目的性,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设计。问题的设计应注意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三、精练精讲,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巩固和反馈
课堂教学设疑启智;练习、测验加以巩固;但练习、测验并非越多越好,而要有目的、有针对地精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精挑题目,最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练习。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反馈的思维水平,结合学生存在的失误加以讲解,注意分析失误的原因,教给避免失误的方法,引导学生朝思维的正确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