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托着,这个有一半是你的!”12月14日下午,新宁县人民法院宿舍楼3栋401号,托起大红的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文明家庭”荣誉证书,68岁的盲人作家曾令超面露喜色,深情地对妻子蒋妹说道。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300户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全省有10户家庭榜上有名,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会见,作为我市唯一受表彰家庭,曾令超的儿子曾洪波代表全家前往北京领奖。
挺身救人双目失明,写作重唤人生希望
1981年12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彻底改变了新宁县法院干部曾令超的命运。这天,曾令超带着新招收的4名干警去县人民医院体检。当他们到达医院时,一个腰缠炸药的歹徒正挟持医院的一名收费员行凶,身为法官的曾令超挺身而出。亡命歹徒却在此时拉响了炸药,一声巨响后,歹徒与收费员当场身亡,曾令超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休克了三天三夜的曾令超从死亡线上苏醒后,发现自己双眼失明了。那一年,曾令超只有33岁,正是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而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蒋妹刚过30岁,一双儿女还小,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时的曾令超除了痛苦,就是绝望。
为了这个家,同时为了让丈夫早日走出双目失明的阴影,蒋妹一边抚慰着曾令超那颗伤痛的心,一边默默地用女性的坚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苦于家中经济拮据,她尽量给丈夫买鱼端肉,而自己却在一旁啃红薯馒头,吃萝卜白菜。
1985年3月的一天,在娄底日报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特意来看望曾令超。几年未见,看到同窗双目失明而伤心不已,那位同学鼓励他说既然你文章写得好,为何不向文学的殿堂进军呢?听同学这么一说,曾令超心潮澎湃。在同学的循循善诱下,曾令超的脸上自失明以来第一次绽开了笑容。从那以后,他开始提起笔进行文学创作,文学重新唤起了他人生的希望。
妻子苦译“蝌蚪文”,写作路上夫妻同行
对于曾令超来说,写作绝非一件易事。由于失明,曾令超的字迹像歪歪扭扭的蝌蚪,没人能够看懂。妻子蒋妹买来一块塑料薄板,然后在薄板上精心割出均匀相等的横格来。这样,曾令超写字时就按照格子摸索来写。但即便这样,他写出来的字还是“天书”,无法辨识。见妻子把作品念得面目全非,曾令超大动肝火。见状,蒋妹又急又自责。后来,她想到用塑料垫板缕空成分行模板,并经常站在一旁看他写,一字字辨,一句句组。慢慢地,掌握了他的笔画规律。
经过整整三个多月的磨练,蒋妹终于能识别丈夫写的“天书”。为了丰富写作知识,蒋妹还为丈夫订阅了十多种文学报刊。一有空闲,她就替曾令超读书、读报,经常读得口干舌燥,久而久之就嗓子沙哑,声带长出息肉,不得不进行手术。就这样,曾令超借助妻子的眼睛,在很短的时间里,啃完了几十本中外文学名著,阅读了近百本文学期刊,强记了五百多首唐诗宋词。同时,他还经常收听广播,参加在北京、沈阳等地举办的各种函授学习。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蒋妹给丈夫念读的各种作品、报刊、文章、教材达到1000多万字。
起初,曾令超苦熬寒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诗歌、散文,不是一篇篇石沉大海,便是一封封“完璧归赵”。他没有气馁,继续写作、投稿。1987年,曾令超的第一首诗歌《再从童年起飞》在娄底日报上发表了。听到自己作品发表时,曾令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85年冬,曾令超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调动》。1993年,这部小说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并获得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从此,他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如连珠炮一般地轰响,并不断地获得全国性大奖,“盲人作家”的名气越传越远。目前,曾令超已出版了诗集《铸造太阳》、长篇纪实文学《警魂雄风》、散文集《人生在世》、长篇自传《跋涉光明》等11本书,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全国首个盲人国家一级作家。2003年,他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言传身教,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曾令超一家十分重视对儿女的品德教育,在老人的言传身教和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一番成绩,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曾令超的儿子曾洪波是湘潭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在新宁县人民法院工作时,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全市岗位能手。后来,他调入新宁县政府办,工作也十分出色。女儿曾洪晖在新宁县司法局工作,多次立功获奖,获得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工作者。
女儿曾洪晖说,小时候,父亲经常给她讲一些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教育他们要自立自强、尊老爱幼,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至今,曾洪晖仍清楚记得晚上父母开灯写作、修改稿子,把她从睡梦中吵醒的场景。父亲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曾洪晖,并在她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时刻以父亲为骄傲,以他为学习榜样。因此,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父亲,她就有了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
曾令超的励志故事不仅影响着他的儿女们,同时也感动、激励着他身边的人。现年72岁的夏久云老人对同事曾令超满心佩服。夏老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曾令超能够振作起来坚持写作,且一坚持就是20多年,没有坚强的毅力根本做不到。胡光英今年78岁,1982年从部队转业进入新宁县人民法院。听说曾令超的故事后,他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他太了不起了!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精神崩溃。他却从悲伤中走出来,在写作中找到了‘光明’。”
2005年6月,蒋妹作为“湖南扶残助残”先进代表,到各地进行巡回演讲。1999年,曾令超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15年,曾令超蒋妹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在曾令超的影响带动下,新宁县人民法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典型,并在全院形成了争先进、学先进的浓厚氛围。
春风化雨,浪子涅磐重生变身企业家
42岁的江向阳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曾因参与抢劫被判处无期徒刑。可谁也不会想到,在曾令超的真诚感化下,他在监狱积极改造,先后六次立功减刑获得提前释放。同时,他还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长沙一家科技公司的CEO,并买了房子车子、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12月12日,来到曾令超家中看望时,江向阳拿出了多年前曾令超写给他的一封封信件。“这些信我一直精心保存着,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紧紧握住恩人的双手,江向阳内心充满了感激。
1997年被关押在新宁看守所时,江向阳读到了曾令超写的一本散文集《人生在世》后,被他身残志坚的故事感动了,于是鼓起勇气给曾令超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曾令超立即前往看守所探望,送去了书籍和月饼,并耐心地开导他。
1999年,江向阳被送入永州监狱服刑。面对茫茫无期的重刑加身,他万念俱灰,选择了轻生,后被人发现救下。得知这个情况后,曾令超给他寄钱,并在信中不断鼓励他重新做人。在曾令超的感化开导下,江向阳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甩掉了思想包袱,加快了改造步伐。在狱中,他把刑期当学期,积极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十年的刻苦自学,取得了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和湘潭大学法律本科文凭。此外,他还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发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特长,撰稿投稿,在监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入狱以来,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两次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优秀报道员。他还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反复求证,先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
2010年6月,他作为全省改造典型被提前释放。“曾老师让我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内心无比感动。如果碰到人家有困难,我一定会尽力帮忙,把这种美德传递下去。”江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