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远程教育”到“农远工程”,当今,我国的基础教育网络建设正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引入,通过传统方式与电子资源的有机整合,改变了封闭、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丰富。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调为多元的功能,课堂教学必显新气象。然而,它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不容小觑。
其一,一味使用多媒体使课堂缺乏情感的交流。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整节课都坐在电脑屏幕前围着键盘和鼠标转,成了“操作员”“机械师”,没有与学生接触,一味地传授知识、提供大量信息却忽略品德修养和品格塑造,很容易将课堂变成“满堂灌”的教学场所。
其二,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教师在技术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本末倒置之嫌。同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思维的过程。
其三,花哨的音效色彩影响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喜欢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大量的三维动画、丰富的声音效果,这样一节课下来,“只见画面不见文,只见机器不见人”,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喧宾夺主。
第四,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一味地追求其形式,抛弃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因而顾此失彼。
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它无法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时,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力缩小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吸收量之间的差距。多媒体教学特别强调“功在课前”,原因就在这里。
②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在深入了解教材、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不要面面俱到,尽量少设计几个问题,把尽可能多的问题留给学生;要设计好与多媒体内容基本一致的导学案,提前把这些导学案发下去,让学生提前预习。
③课堂上,不要让多媒体成为“一言堂”,给学生一点自主探究的时间。课堂上应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作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把握好多媒体演示速度,并指导学生学会快速记笔记。
④课后及时反馈、调整。课后进行调研,一方面接受学生对教师“教”的反馈,这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或肯定或改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