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主政治·政协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丰碑百年话英雄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6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碑百年话英雄
——蔡锷爱国思想研讨会发言摘要
马剑敏 魏姬苗
研讨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右一)在蔡锷故居和在建的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调研考察。
 

编者按:今年是蔡锷将军逝世100周年。为了深切缅怀这位“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先驱,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思想,11月21日,我市举行了由民革湖南省委会主办,民革邵阳市委会具体承办,大祥区政府协办的蔡锷爱国思想研讨会。

活动得到民革中央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活动筹办负责人李少华介绍,民革市委会精心筹划“蔡锷爱国思想研讨会”活动,旨在弘扬蔡锷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对内凝心聚智、汇聚正能量,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提振信心,助力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整个纪念活动包括蔡锷爱国思想研讨会、“松坡杯”全球诗词大赛及优秀作品书法展、《护国军魂》《名人眼中的蔡锷》两书首发式、对“松坡杯”全球诗词大赛获奖作者进行表彰、蔡锷故居的考察调研等系列活动,自2016年4月开始至11月收官,历时8个月。期间,“松坡杯”全球诗词大赛共收到海内外参与者诗词投稿10057首,交流论文30篇,研讨会期间展出纪念蔡锷的诗词书法作品70余件。研讨会上,蔡锷长孙蔡协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邓江祁、黄自荣、张正清、刘伟顺、刘宝田等十余位研究蔡锷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现将研讨会部分交流发言摘要如下。

弘扬蔡锷爱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邓江祁

蔡锷将军1897年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以后就一直以最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抱定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信念,“决心贡献自己一切力量,以挽救国难”。1900年,经历自立军起义血与火的考验之后,18岁的蔡锷将军立下了“流血救民”的远大抱负。自此,他不忘初心,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于蔡锷将军思想的一根鲜明的红线,是他行动的指南,行为的准则,也是推动他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主要表现在坚决反对列强侵略,积极争取民族独立。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努力追求民主共和。积极投身民国建设,努力建设共和强国。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誓死维护共和国体。坚守高尚道德情操,公而忘私一心为国。他的一生不愧为爱国的一生、为国的一生、报国的一生。

蔡锷将军的爱国精神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感动和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蔡锷逝世后,孙中山第一时间给蔡锷家属发去唁电,并亲题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将蔡锷比之于东汉名将班超、马援,对蔡锷捍卫共和制度之壮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蔡锷将军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护国之勇也激励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中国先进分子毅然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纪念蔡锷将军逝世100周年,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蔡锷将军的爱国思想、护国精神,借以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蔡锷共和思想与军事思想探赜

黄自荣

蔡锷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他积极学习借鉴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结合清末内忧外患情势,形成了既有时代共性、又具鲜明个性的共和思想。

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以共和思想为依皈,顺应历史潮流,投身辛亥革命,个性鲜明、贡献独特、影响深远。但相比激进的革命党人,蔡锷所发动的革命是有限的,其目的在于救国图强。蔡锷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也影响了中国的未来。

蔡锷不仅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而且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汲取中国传统兵学,借鉴西方近代军事,在烽火连天、戎马倥偬的短暂春秋中,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写下了一系列军事巨著,发动了多次雄壮起义,成为中国现代军事科学最优秀的早期专家。蔡锷的军事著作篇目,一般认为有三篇:《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军事计划》。我认为,蔡锷的军事著作还应当包括《视察广西道路记》、《五省边防计划》在内,共有五篇。其军事思想及其军事著作,突破传统樊篱,融会贯通中西军事思想,推动中国军事思想的变革,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曾胡治兵语录》公开刊行后,黄埔军校用作教材,八路军《军政杂志》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下发部队,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近年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兵书集成》中又影印再版。

蔡锷文武全才,他的共和思想与军事思想是“一体两翼”。共和事业是蔡锷的理想和目标,军事斗争是蔡锷的方式和手段,军事斗争服务共和事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蔡锷爱国主义豪放诗词联语漫谈

张正清

蔡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遗世的诗词联虽不多,却无不彰显出他“流血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清雄豪放”的英雄本色。可以说,蔡锷将军堪称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爱国主义豪放派诗人,对近代以来的军旅诗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蔡锷提出了军旅需要豪放诗歌的理论。他旗帜鲜明地阐述过豪放的军旅文学和音乐对国民和军队的重大影响作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蔡锷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军事著作《军国民篇》,文中他分析了当时中国国民、中国军队战斗力之所以不强的多种因素,其中就谈到了文学的原因和音乐的原因:

卒获胜而归。军人之于音乐,尤为关切深巨。今中国则惟有喇叭金鼓,以为号令指挥之具,而无所谓军乐。兵卒之所歌唱,不过俚曲淫词,而无所谓军歌。至海军则尤为可笑,闻当休息暇闲之际,则互摇胡琴,高唱以自娱,此诚可为喷饭者矣。日本自维新以来,一切音乐皆模法泰西,而唱歌则为学校功课之一。然即非军歌军乐,亦莫不含有爱国尚武之意,听闻之余,自可奋发精神于不知不觉之中。而复有吟咏古诗而舞剑以绘其慷慨激昂之情者,故汉学家多主持保全诗议焉。

蔡锷在这两段文字中,阐述了慷慨激昂的文学、音乐,特别是豪放雄壮的诗词、歌曲对于鼓舞军队士气,赢得战争胜利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字之力,不亦大且速哉!”慷慨激昂的军旅诗词和军旅歌曲,不仅能激发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还是为国民铸造“国魂”,军人铸造“军魂”倾注正能量的心灵鸡汤。蔡锷关于文艺的论述,虽然是只言片语,但丰富了文学创作理论,特别对军旅文艺创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蔡锷在护国讨袁前夕 的秘密革命活动

刘伟顺

1915年8月,袁世凯认为复辟帝制条件已具备,于是授意杨度、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发起组织筹安会,并于8月14日发布《发起筹安会宣言书》,旨在中国不宜共和国体,应恢复帝制。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蔡锷早有警觉,宣言书发布后,蔡锷于次日前往天津,与梁启超等四人共商反袁大计。

蔡锷与梁启超等人确定了反袁大计之后,立即着手与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各省的都督、抚军使等实权人物秘密联系,这些人基本上是蔡锷的旧部,或为留日士官同学、校友,或为湖南同乡,或为云贵新军部属,大多数与蔡锷志同道合。

1915年8月20日开始,蔡锷相继致电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之弟刘显治以及云南、贵州、广州、广西、四川、山西等省军政长官唐继尧、刘显世、龙济光、龙觐光、陆荣廷、刘云峰、雷飙等,要求各地军政长官注意事态发展动向,并负起地方稳定之责任。这些电函与信件,已经隐密地告诉各位,反袁斗争即将开始。并为护国讨袁做准备。

蔡锷一面与云南、贵州等地旧部密传反袁信息,一面又密召得力亲信进京,面商反袁大计。同时通过黄兴等人的关系,海内外的革命党人都积极行动,秘密开展护国讨袁活动。蔡锷在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密通声气的同时,还暗中与朱庆澜、张绍曾、阎锡山等军界志同道合者联络反袁。蔡锷一方面秘密谋划护国讨袁起义,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言行,蒙蔽袁世凯的视线与密探,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12月19日,蔡锷顺利到达昆明,25日,蔡锷在云南与唐继尧、任可澄、戴勘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揭开了护国讨袁起义的序幕。

邵阳这片土地 与蔡锷成长的关系

刘宝田

历史上的邵阳,交通闭塞,偏僻蛮荒;丘冈贫瘠,贫穷落后。这么一块土地,这么一座农家的茅檐之下,诞生出蔡锷将军这样一位叱咤风云、影响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除了将军个人的异常资质、内在秉赋之外,也与这片生存的地方、与这种赖以成长的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军的成长,不可能与生他养他的这片地域和地域文化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血肉相关的因果。

那么,二者之间,即地域和地域文化与英雄和英雄业绩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联呢?

我想,第一,苦难使人坚韧。幼年的艰辛,养育了他刻苦耐劳、坚韧顽强的品格。将军的处时、理事、立世,我觉得,许多地方都得益于故乡山野蕴育的这种沉静刻苦、坚忍不拔的品格。第二,正直使人勇敢。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的正直,在他幼小的心田种下了嫉恶如仇的胚芽。第三,俭朴使人清廉。正是祖祖辈辈的俭朴传承,正是乡邻亲友的俭朴影响,所以,将军的血液里潜移默化着俭朴的品性。第四,文化使人智慧。邵阳地处梅山文化中段,自古以来,神秘原始的梅山地域生活方式,不但铸就了人们的坚韧顽强、勇敢拼搏、俭朴艰苦的性格,而且铸就了人们智慧、乐观的情趣,惩恶扬善的品德。这种风尚,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激扬,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在未来的年月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列里,邵阳这片土地上的儿女,继承将军的优秀品格,发扬先辈的大无畏精神,一定会出现更多光彩夺目的英雄,一定会创造出无愧邵阳先辈的光芒四射的业绩。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