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打造万亿产业,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形成以县域为基础、以景区景点为支撑、以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
11月29日,市旅游外事港澳侨务局局长许红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双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为抓手,以建设崀山为龙头的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实施市城区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湘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
许红梅介绍,旅游产业是我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近些年,全市旅游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各项指标的增幅居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市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要准确把握大众旅游时代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全面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探索走出全域旅游新路子。我市将以5A级景区崀山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的南山、黄桑、云山、花瑶、白水洞和城区的蔡锷故里文化产业园、紫薇博览园、湘窖酒城等景区建设和发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建设一群美丽城市,依托武冈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铁路过境的优势,建设以景为点,以路为径的旅游走廊和旅游经济圈。
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工程
许红梅介绍,我市有90个村纳入了省政府2015年到2017年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为建设好这些精品线路,我市将采取“市级协调、县级实施”的管理体制,紧密结合地理区位、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休闲游、观光体验游、历史人文游、民俗风情游、养生养老游、探险游、红色游、地质科普游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2017年底前重点建设古城商道、生态丹霞、名人故里、神韵梅山4条精品线路。
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许红梅说,我市将围绕全省“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将选择一批沿城边、景边、路边、水边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村镇作为重点,建设 “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旅游小镇型”乡村旅游产品。到2020年,使省局国家局确认的我市59个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好、交通设施完善、发展前景好的贫困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具备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
实施城区旅游景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许红梅说,我们将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城区旅游景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城市旅游工程。将坚持旅游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坚持景城一体、旅居共享的原则,重点恢复宝庆古八景,建设邵阳新八景,修筑文化旅游八景,打造资江八桥景,努力将邵阳建设成为人文古韵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