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翼龙”无人机为坦克装上“天眼”
长期时差反应可能诱发肝癌
美拟用无人潜航器 建海底“高速公路”
耶夫勒“圣诞山羊”
输入“年轻血液”并不能“返老还童”
植物通过“断粮”击退病原体
打破设计老观念 拯救手机“瘾君子”
日本计划打造 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呼吁别再用“技术垃圾食品”占据用户注意力
打破设计老观念 拯救手机“瘾君子”

 

智能手机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容易让人上瘾。研究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使用150次手机。

当有人将上瘾归咎于个人意志力薄弱时,前谷歌公司设计伦理学家哈里斯认为这是手机设计者刻意为之。他呼吁设计师们改变设计理念,让人们不再受技术奴役。

挖掘需求吸引眼球

当今时代讲的是注意力经济,谁能抓住更多眼球,谁就能获利。哈里斯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手机上瘾不能全怪用户自己,因为不少手机应用程序和网站在设计之初,就以尽可能吸引用户点击浏览为目标。

他说:“你可以说使用数码产品时你有责任克制自己,但你没有意识到在屏幕另一端有上千人,他们任务就是击垮你的自制力。”

那些最成功的手机应用程序和网站无疑更能挖掘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需求。例如美国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站领英网就率先使用中心辐射状图标,将每个用户的社会关系网形象地展示出来。这种做法激发出人内心对得到社会认可的渴求,进而在网站上忙于建立各种联系。哈里斯意识到技术并不是中立的工具,而是能诱骗人们以某种方式行事。

“绑架技术”引诱用户

哈里斯曾创立一家公司,为《纽约时报》等上千家网站安装解释性弹出窗口。客户要求他吸引用户在网站上停留更长时间,哈里斯称之为“绑架技术”。

社交网站脸书、推特和Instagram推出“随机奖励”,“绑架我们的注意力”。因为不知何时会有人留言、有人分享照片、有人点赞,我们不由自主地一遍又一遍刷新页面。

研究证实,随机发放奖励能迅速、高效强化某一行为。查看朋友圈也许就是几秒钟的事儿,但数据显示,人们手头工作一旦被打断,平均需要25分钟才能重回正轨。

这些网站另一常用招数是同时推出多项服务,如文、图、视频同时展示。也许用户初衷只不过是接受好友申请,但会被页面上新闻推送吸引,浏览新闻时又因自动播放的视频转移视线,一发不可收拾。哈里斯说,这就像一个“不见底的碗”,引诱大家暴饮暴食。

2011年,哈里斯的初创企业并入谷歌,他负责开发手机版谷歌邮箱。一年后,他发现,虽然谷歌公司没有明确要求增加用户使用邮箱时长,但任何一处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改动都可能让用户分心、从而拖延使用时间,而很少人能注意到这一点。

着手制订设计规范

为推广自己的理念,哈里斯去年12月离开谷歌,成立“不负光阴”组织。哈里斯将自己的理念比喻成软件界的“有机食品运动”:围绕核心价值观重建一套软件,首要目标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耗费越来越多时间在这些软件上。

从哈佛大学到脸书设计师内部会议,再到技术、娱乐及设计领域著名的TED大会,哈里斯抓住一切机会推广这一理念。奥赖利传媒公司创始人奥赖利说,“无疑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开始在倾听、思考”。就连主张设计用户行为的福格也成为他的拥趸。因为不堪接连不断的电子提醒之扰,福格自己已不再佩戴苹果手表。

哈里斯说他无意粉碎整个注意力经济,只是希望企业不再单单提供一堆“技术垃圾食品”、以能全天候占据用户注意力和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至少能提供一份“健康点的技术食品”,让用户能与外界建立网络联系却不会上瘾,能断开网络却不会耽误要事。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真正有益的技术”应能帮人们设定边界:比如一旦自己1小时内14次打开手机,手机将发出警告;尊重人的技术应能让我们控制自己的关系网,断开网络不会产生焦虑情绪等。

哈里斯认为,推广这种合乎伦理的软件设计最大障碍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意愿问题”。即使是他的支持者也担心,旨在增强用户黏度的硅谷文化可能会本能抵触任何降低用户参与度的做法,“这里的人不会想放慢速度、三思而行或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带给别人的影响,而是希望能造出更诱人的东西,把你吸引过来,以获得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产估价和风险投资”。 据新民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