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喂猪没想头,都好几年没喂了,现在又有奔头了!”近日,从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会长赵威手里接过9000余元的卖猪款时,该县堡面前乡花甲村(现并入新发村)的刘大娘喜滋滋地说。
省级贫困村花甲村是邵东县爱心义工联的扶贫点。2014年,该村人均收入仅2200元,共有贫困户44户158人。邵东义工联自2015年组建扶贫小组驻村以来,按照“发掘培育科技示范户引领村民创收脱困、鼓励外出劳力回村创业消除留守”的初衷,确立了“以点带面,以少促多,以土地为依托、以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全面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的扶贫思路。
为了激励村民自力更生创收,在村民大会上,县爱心义工联合会以合同的形式约定:村民按约出产的非饲料生猪,义工联以每市斤39元的价格负责包销;无公害家禽及其它绿色农产品,义工联均以高于市场数倍的价格负责销售。
消除了产品价格与销路的后顾之忧,村民创收脱贫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合同签订仅一个月后,全村的在栏土猪数量便由原来的三头猛增到一百余头。由于合同要求生猪只能以粗粮饲喂,原本荒废的田土都种满了红薯、高粱、玉米等庄稼,沉寂已久的花甲村,重新拥有了生气与活力。
如今,邵东县义工联在县城的总部门前,每周一次的花甲猪肉售卖生意火爆。肉质鲜美、供不应求的“绿色”猪肉逐渐成了花甲村的一张精美名片。今年九月,义工联的花甲村精准扶贫计划又开始了第二步——将特色农产品由单一的土猪肉推广至土鸡、土鸭、牛肉、笋干等所有原生态农产品。这种以“项目精准拉动,助推自力脱贫”为着力点的花甲精准扶贫模式,为村民带来持续不竭的增收动能。
发展特色种养,致力产业脱贫,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支撑。近两年来,邵东县义工联邀请畜牧专家、农技人员为花甲村村民开展专题讲座20余场次、知识咨询900余人次,村民们的文化素养与创收技能显著提高,2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回村创业人员也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