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旅游执法大队、第一个景区旅游法庭,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正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医养结合、全区域管理”要求,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极速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大景区”理念: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整合辖区内旅游吸引物,把全区101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来谋划、来规划、来打造。”碧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群刚说,为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应注重与土地利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形成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目前,碧江区旅发委正在着手编制《碧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筹备成立碧江区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出台了《碧江区全域旅游实施发展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构建“一江两线多景区”旅游发展总体空间布局。
“全域旅游不是贪大求全,更不是到处建设景点景区,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杨群刚说:不能盲目地搞开发、搞建设,必须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原则,坚持规划引领,力争把碧江区建成一个浑然天成的“大景区”。
“大产业”理念:向“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径
“旅游产业是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综合性产业,几乎所有产业和领域都能植入“旅游”要素,从而发挥其拉动融合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形成新业态,达到“1+1>2”的效果。”碧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群刚说,要跳出封闭的旅游自循环模式,向开放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大旅游拥抱大数据,启动“旅游+”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准契合点。在“旅游+文化”方面,加强对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类型的景区要做足文化、做精文化、做活文化,其他类型的景区要挖掘文化、融入文化、做出文化。在“旅游+农林业”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实现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把田里种的、山上栽的、栏里养的以及农业生产工具这些原始“农业物”变成“游乐品”,进而变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在“旅游+商贸”方面,加快建设城乡商业综合体,布局景区、农村电商网点,培育或引进旅游购物研发生产企业,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在“旅游+互联网”方面,积极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朋友圈”新媒体开展旅游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大服务”理念:培育“商养学闲情奇”要素,激活旅游发展新活力
杨群刚认为,现代游客更在乎从订票直至返程的全过程完美体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在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基础上,抓紧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和水平。
当前,碧江区旅发委正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抓好城市及景区停车场、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城、城景、景景连接通道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服务向景点景区、乡村旅游点延伸,有效解决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快建设区、乡(镇)、村三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规范交通主干道引导标示标牌,规划建设驿站中心,为游客提供规范引导和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工商、气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在线服务,加快碧江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APP)建设速度;抓好旅游招商引资,吸引资质好、实力强、注重生态环保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