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合作社社员的罗汉果每个多卖三分钱,他不嫌烘烤需要72小时的麻烦,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他说:“一个多卖三分钱,一亩地就可以增收200元以上。”他就是邵阳县海兴罗汉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新华。
今年初,刘新华与何海超合伙租赁土地200余亩,开辟罗汉果科学种植试验基地。在两人影响下,周边多个驻村帮扶队,相继把种植罗汉果作为一种扶贫产业。根据扶贫队员建议,他俩注册成立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大家一起种植。并与广西桂林一家公司签订收购协议,约定鲜果按大、中、小三种类型,分别按每个0.3、0.5、0.7元收购。但是,由于受大市场影响,公司将罗汉果收购价格分别降为0.2、0.4、0.6元。经奋力争取,公司同意统一提高7分钱,但运费由合作社承担。
为了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的利益,刘新华到邵东廉桥等药材市场、药超考察,向广西桂林永福县一烘烤师傅咨询,了解煤炭价格后综合分析,发现卖干果每个至少要多三分钱。经与伙伴商量,决定利用现成的密封式烤烟房,从广西请师傅来自己烘烤。
刘新华坦言,如果单是自己基地,他绝不会在乎这三分钱。但为了合作社社员的利益,他很在意这三分钱。他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的上千亩罗汉果,可产鲜果600万个左右。一个多卖三分钱,加起来就是18万。我们只要多操点心,社员就能增加十多万元的收入,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