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业内看好的平行进口业务,正遭遇生存危机。近日,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进口汽车3.9万辆,为去年全年的8倍多。然而,面对平行进口车的放开,竞争开始加剧,部分平行进口车商不敢贸然加大投入,行业生存局面也面临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有政策的扶持,但在竞争初期,经销商可以依靠价格优势站稳脚。而市场放开后,价格战带来的优势缩水、售后服务差异、国际汇率变化等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平行进口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由于进口地不同,可分为“美规车”及“中东版车”等,以区别于授权渠道销售的“中规车”。此前,平行进口车因未得到厂家的授权,在市场上一直处于“灰色身份”,直到国家工商总局取消汽车品牌备案制,平行进口车开始迎来了爆发。
不过,平行进口车的发展或许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在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王存看来,开展平行进口车业务存在利空因素,随着平行进口车商的增多,平行进口车“价格差”的优势会被减弱,从中长期来看,平行进口车占进口车整体的市场份额会下降至7%左右。
据悉,今年上半年共58家进口商有平行进口记录,其中进口量1000辆以上的进口商有9家,共进口35662辆。随着相关部门的放开,目前累计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和平台数量已达78家,经销商已多达800多家。
与此同时,平行进口车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产品价格比正常进口车价格低15%至20%,但质保问题一直困扰着车主和经销商。汽车市场专家颜景辉表示,虽然部分品牌已经开始提供联保服务,但需要车主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无疑让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平行进口车的销售市场还属于以新车销售利润为主的竞争态势,缺乏售后服务意识,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经销商时,只能根据口碑而定。”颜景辉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国内多个平行进口试点区已经有进口供应商企业退出的现象发生。 (据《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