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家长恨不得总是将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都有求必应,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仅帮不了孩子,反而为他们未来的道路设置了更多的障碍。
自小宠溺,宠出一对“啃老族”
自唯一的儿子成家立业后,55岁的市民罗先生便准备安心享受含饴弄孙的快活日子。然而,儿子和儿媳三天两头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愉快甚至大打出手,却让他烦恼不已。
原来,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两人结婚后短短两个月就花掉了5万余元。罗先生说,这些钱还不包括孙子的开销,孙子的开销都是他和老伴负责的。不善理财的小两口每次算账时,总觉得钱是对方花掉的,就争吵甚至动起手来。
罗先生说,从儿子和儿媳几次吵架的过程来看,感觉到自己的教育太失败了,因为家里条件比较优越,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不可一世的习性。结婚后,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小两口在花钱上没有任何概念,总是觉得有钱就花,没钱了再说,就算有了孩子以后,也没有任何收敛。
罗先生和亲家在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后,终于化解了小两口的矛盾,也教育他们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罗先生和儿子、儿媳的事只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很多家长将孩子当作宝贝一样地疼惜着,孩子却失去了一定的担当和责任感,结婚生子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啃老族”,从来不会心怀感恩,如果父母做不到有求必应,他们还会心生怨念。
习惯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
11月4日下午,在市区双园路的一个菜市场内,年轻的耿女士带着孩子在买菜。走到一个水果店门口,孩子嚷嚷着要吃龙眼,她便带着孩子走进去买龙眼。
当时店内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在选购水果,那个四五岁的男孩坐在一旁,拿起店内的橘子,剥开就往嘴里塞。见此情景,耿女士的儿子有样学样地也拿了一个橘子,准备剥开来吃。耿女士看到后,立即从孩子手中抢过橘子,并责备他不应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耿女士说,当时店内那位女士还一脸疑惑地望着自己,似乎觉得孩子吃个橘子没有什么,自己不应该这么大惊小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耿女士说,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知道孩子的习惯是要从小就培养的,不能够因为孩子小,他们犯了错误以后就不去纠正,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以后还会继续犯同样的甚至更恶劣的错误。
专家建议:人格培养自幼始
大祥区面铺中学的教师唐明奉介绍,现代社会,受整个社会氛围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家长和老师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能考上好学校,而最基本的尊敬长辈、友善待人这些传统美德和修养,却关注得不够。孩子们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少了哪个都不是完整的,特别应以德为首。
唐明奉说,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于孩子而言,幼时是培养好习惯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家长、老师和社会应共同关注,三方一起努力,自幼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能让他们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