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献血者献出来的血液经离心后,上层的血浆通常是澄清的淡黄色。若血浆呈现混浊的乳白色则称之为“乳糜血”,约占献血人数的1%~3%。
我们所摄取食物中的油脂先在肠道被消化成小分子,才被肠壁细胞吸收,这些小分子在肠壁细胞中又重新组合并聚合成“乳糜微粒”,大部分为三酸甘油酯,少部分为胆固醇。乳糜微粒因颗粒大,会产生折光,当浓度高时血浆就会呈现乳白色,称之为“乳糜血”。
献血时偶有乳糜血现象者,可能是献血前的饮食油脂含量较高,或餐后至献血的时间间隔不够所致。但是若肝脏或脂蛋白分解酶对油脂分解的功能不够好时,加上摄取过多的油脂或饮酒,就会使乳糜微粒堆积在血液中的时间较长而出现乳糜血现象。
乳糜血并不会影响血液的安全,但是乳糜血浆在外观上不符合正常血浆的品质规格,血站在将全血分离后,对有明显乳糜现象的血浆会销毁不用,但红细胞成分仍可供病人输用。此外,乳糜微粒可能干扰血液检验,导致检验不合格;乳糜血的混浊度也会导致血小板的分离效果不好,致收集量不足而不能供病人输用。因此,献血时避免有乳糜血现象,尤其是成分献血,以免献了血却不能达成救人的心愿。
乳糜微粒所含的甘油三酯来自食物(外源性),若排除高油脂饮食或饮酒因素后,献血时仍然经常反复出现乳糜血现象,可能肝脏代谢油脂的功能有问题或脂蛋白分解酶异常,建议到医院消化科或新陈代谢的专科咨询检查。
有乳糜血现象的献血者,献血前饮食宜清淡,不要摄取高热量和高油脂的食物;若进食高油脂食物后,最好于餐后间隔至少6小时再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