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铿锵步履踏歌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2016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铿锵步履踏歌行
——邵阳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刘飞
省级工业集中区红石工业园区鸟瞰 石石民 摄
2014年6月9日,省、市领导在邵阳县夫夷生态新城调研。 申兴刚 摄
邵阳县乡村风光美如画
 

群山叠翠,秋色连波;资江源头,活力迸发。

9月上旬,邵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新一届党委班子吹响了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的激情号角。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汇点上回望,这五年,既有坦途顺境,也有荆棘坎坷,更有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五年来,面对困难与挑战,邵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105万邵阳县人顽强拼搏、砥砺奋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活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绿色邵阳、活力邵阳、品牌邵阳、文明邵阳、幸福邵阳”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县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民生福祉得到极大改善。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7亿元,是2010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1.3%;实现财政总收入8.37亿元,是2010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8亿元,是2011年的3.04倍,年均增长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是2011年的2.55倍,年均增长26.3%;先后获得“中国油茶之乡”、“邵阳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产品保护、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金融扶贫示范县、旅游扶贫示范县等多个“国字号”荣誉,综治、安全生产荣获全省先进单位,绩效、小康考核被评为全市先进,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勾画出“十二五”跨越发展的跃升图谱。

今日夫夷,正以良好的生态优势,铺展城乡绿色发展的恢弘长卷。

今日夫夷,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迈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健步伐。

关键词:格局之变

——项目大推动,工业大发展,“跳起来摘桃子”战略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眼下,秋意正浓,收获在望。在邵阳县这片红色土地上,项目建设热潮正风起云涌。

决战项目,需要拿出干劲、闯劲、拼劲,更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各种资源,抓好重要问题的解决、重大项目的突破、重点工作的推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县党代会上,县委书记蒋伟的话语铿锵有力。

2013年春,县委书记蒋伟,县委副书记、县长袁玉华亲自主导,将全县事关民生民利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重大项目工程和重点工作细化分解,并以此“三重”工作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实现了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大批量建成。

“十二五”期间,邵阳县共启动重点工程项目190个,累计完成投资10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1倍。交通建设成就辉煌,“经济大动脉”邵塘城际干线已经贯通,安邵高速竣工通车,怀邵衡铁路开工建设,S317、S217等省道完成改造,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321.9公里,五年增加了1165.9公里,年均增长7.4%。

五年来,全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5亿元,新修骨干山塘623口,完成了22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修建人饮工程249处,解决了33.6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难;全县完成电网建设4.03亿元,4个自供区2.6万群众纳入大电网供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签约在建,农村地区用电难得到基本解决。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上,该县坚持领导带头,全面出击,大招商、招大商,加速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落地。目前,红石工业园区已成功晋升省级工业集中区,17万平方米自建厂房已完工,邵阳金拓科技、湖南一肯照明、香港长江粮油等一批企业抢占先机,利税双赢。园区入园企业已达64家,其中规模工业50家,年产值达85.5亿元,初步形成了建材、电子、汽配、机械、制鞋、粮油等十大工业体系。

“十二五”期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59260万元,是2011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3.1%;实现工业增加值348325万元,是2011年的1.33倍,年均增长7.4%;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长到87家,比2011年增加25家,入库税金2.67亿元,年均增长14.8%。

关键词:建设之潮

——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建设再掀高潮,山水园林宜居文明新城加速创建

五年前的6月23日,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被载入邵阳县发展史册——当天上午,夫夷新城隆重奠基,邵阳县城市化建设迎来新契机。

五年后的今天,新建成的夫夷国际社区已楼宇林立,绿意花香沁满家园。夫夷热土,千年古郡焕异彩,一座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宜居新城加速崛起。

近年来,邵阳县按照“留山保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建设生态县城”的思路,大力实施“东拓西提、南延北展、三区一线”战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

五年来,全县共投入县城建设开发资金25亿元,县城新区开发速度之快、旧城变化之大、资金投入之多历史罕见。如今,国家油茶产业园、湘商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新一中、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动工兴建,人民医院、莲湖公园等重点项目和污水处理、大型水厂、管道煤气等市政设施先后完工,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城一带一环、纵横交错、对接融城的大框架已经形成。

五年来,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9.6平方公里增到2015年的53.23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已达35万人,比2010年增加11.6万人,县域城镇化率36.5%,比2010年提高8.9%。县城建设的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使得一座山水相连、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山水园林生态新城呼之欲出。

关键词:产业之秀

——四大特色农业竞相发展,拳头效应日益凸显,现代农业产业一枝独秀

2014年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与省林业厅在邵阳县白仓镇迎丰村高产油茶基地举办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户外新闻发布会,邵阳油茶产业全国瞩目。

2015年3月29日,全国最大的油茶产业示范园——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正式落户邵阳县。“两个100”(即年茶籽交易量100万吨以上、茶油大宗商品交易超100亿元)让“全国茶籽汇聚邵阳,邵阳茶油香飘世界”不再是梦。

今年1月22日,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阳工作站、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邵阳油茶分所在邵阳县成立,打造“全国油茶第一县”有了强大技术支撑……

这一切,标志着该县巧打区域农业特色品牌,致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满硕果。

近年来,邵阳县按照“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建基地、建好基地引龙头”的思路,矢志不渝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县里建立了油茶、优质稻、烤烟、生猪四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坚持领导带头办点示范,机关单位联点创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2015年,全县优质稻面积突破65万亩,收购烤烟5万担,生猪出栏115万头,油茶林面积已达58.9万亩。

邵阳县盛享“中国茶油之都”美誉。近年来,该县坚持以超常规的举措壮大发展油茶产业,走出了一条油茶富民强县的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油茶造林12.1万亩、低改10.6万亩,油茶林面积已达58.9万亩,茶籽产量4万吨,年产值逾12亿元,先后获得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6个“国字号”品牌。

邵阳县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整合捆绑各类涉农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集约种养、规模经营。全县形成了县城近郊以蔬菜、西瓜种植为主的大棚产业区,中部以优质稻、玉米为主的粮食主产区,南面以烟叶种植为主的烤烟主产区,西面以油茶、花生为主的粮油主产区,东部以生猪、鸡鸭饲养为主的养殖主产区,基地示范项目遍布城乡。

关键词:民生之福

——普惠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和煦阳光照进每个百姓的心坎

8月22日,邵阳县塘渡口镇大岭社区残疾人唐鹏成早早来到当地信用社,手拿惠民“一卡通”,高高兴兴领取6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

五年来,该县坚持财政惠民投入的强度不降、推进民生工程的力度不减,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5年,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595元、7885元,年均增长13.1%、12.4%;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22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29.54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84.06万人;全县低保对象7504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31亿元。

邵阳县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至16.26万,减少11.99万人,减幅达42%。

五年来,全县新建扩改中小学校42所,创建合格学校71所,180所中小学4.5万人享受课间加餐,115所学校3.7万人实行食堂供餐;全县完成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33个农家书屋、1885个“村村通”建设;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人均门诊、住院费用下降19.06%、13.56%,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在民生保障上,该县累计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2.3亿元,筹集廉租房1412套,新建廉租房37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968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党建之基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和党员先进作用充分发挥

2014年3月,邵阳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选派3100名党员干部,组成101个工作组,背起行囊,走出机关,进村入户。两年多来,下派干部深入基层,释民惑、聚民心、解民难,受到百姓群众交口称赞。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邵阳县有意识地把先进党组织干部下派到软弱涣散村(社区)、政法机关干部下派到治安混乱村、经济部门干部下派到经济落后村、涉农部门干部下派到特色产业村,让基层党组织向着坚强的战斗堡垒步步靠近。

邵阳县是革命老区县。近年来,邵阳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开展“联乡驻村入户”、选派百名局长任“村第一书记”等工作,夯实了基层基础,获中组部和《人民日报》、中宣部《党建》等中央级媒体刊物广泛推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实践中,邵阳县狠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载体,重点抓好新闻舆论阵地、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企业意识形态阵地、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四个阵地”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干事创业豪情,为全县实现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邵阳县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大预防、教育、惩处力度,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通过正风肃纪,力戒“庸、懒、怠、散”等歪风,促使党员干部树立起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争做求真务实的表率,树立服务人民的标杆。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激荡着干事创业的豪情,夫夷大地奏响了后发赶超的和谐乐章;承载着美好梦想和希望,活力邵阳县正大步迈向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