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5日,从珠海回邵的邵商龙志强惊喜地说:“邵阳越来越美了!”这种变化,离不开综合财力的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11年的66.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05亿元,大幅超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02亿元的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5年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8.59%,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市财政总收入为何能快速稳步增长?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源建设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宝庆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了三一湖汽、湘窖酒业、宝庆煤电、九兴鞋业等骨干财源企业。到“十二五”期末,我市上缴税收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与“十一五”期末税收过亿企业仅有1家的状况相比较,财源建设实现了质的跨越。突出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322万元,扶持了158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全市上下把支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手段。市财政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市本级和三区利用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筹资8.08亿元,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用,有力拉动了我市经济增长,增强了发展后劲。市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
(记者 宁 煜 通讯员 张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