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俊) 7月21日,本报五版《申请危房改造扑了空》报道了邵阳县诸甲亭乡新安村村民胡先生申请危房改造,一直没有成功。诸甲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责成乡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核实。
据了解,胡先生常年在外经商,经济较好,家里还有2个哥哥,生活条件较优越。他的父亲住在大哥家中,为三层复式砖混结构的小洋房,外墙用白色条砖装饰,在村中属高档次装修。
胡先生父亲的老房子修建于1989年,砖瓦结构,承重结构未遭到破坏,其房屋重心也没有发生偏移,墙壁没有发生倾斜现象,因此不属于D级危房,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胡先生所说的“危房”,只是屋顶年久失修,雨天家中就会稍微有点漏水,但稍加修缮,便可居住,并不是危房。
据新安村委反映,该村针对危房改造工作,专门组织党员、组长、村民代表、退休老干部及乡人大代表召开村民大会,胡先生的父亲在会上提出了申请危房改造,但是经过村支两委集体商议讨论,其家庭条件优越,子女均有稳定收入,不符合危房改造的条件,当场就否决了申请。
记者通过诸甲亭乡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此次由省扶贫办和省住建厅牵头开展的危房改造工作,是针对农村D级危房户或无房户,已精准识别并在扶贫系统建档立卡,同时在省住建厅信息系统登记的贫困户。胡先生的父亲虽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但他有其三个子女赡养,并且现在居住在大儿子家中,原来的旧房不属于D级危房,他也不是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