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市古琴研究会成立暨举办首届古琴音乐会
民革邵阳市委会部署“两学一助”学习教育
残疾人康复救助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压实责任 细抓单位院落创卫
隆回建立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生产展示基地
理解和把握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后现代城市营销大趋势》举行新书首发式
社会爱心助力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团市委开展创“国卫”志愿服务行动再升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新闻搜索: 旧版电子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解和把握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张千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如何实现好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如何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真正体现人民立场,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一是从党的宗旨和党的理论主张层面,理解和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此之外,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二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人民性是党性的主要来源和根基。坚持党性原则,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根本之上,党性和人民性实现了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无论是厘清思想困惑、解决认识模糊,还是修正行为偏差、纠正错误立场,只要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准绳衡量,就能找准基线,看清准星,认准方向。

二是从党的历史实践的层面,理解和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自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党性与人民性概念与理论观点以来,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共产党更是在成立95年来的历史实践中,在宣传和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着力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取得了伟大成功。早在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撰写《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等重要文献,阐述和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党性原则。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检讨与勉励》一文指出:“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 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 新华日报的党性, 也就是它的人民性。”这也是我党媒体上第一次公开申明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上世纪80年代前后,在反思“文革”的过程中,有人以“党有时也会犯错误”为由,主张“人民性高于党性”。有人将二者割裂、对立起来,以人民性否定党性。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严肃批评了这种“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的言行,重申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三是从党领导人民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的层面,理解和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我党而言,机遇与挑战同在。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产生了大量涉及不同群体间的矛盾纠纷、利益摩擦、观点交锋,对社会治理、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而要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对那些为了一己一时一地的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不顾大局的言行,对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的糊涂思想、模糊认识,要以立场观点和思想理论的自信,以大公无私、公正公平的行动自觉,进行有力有效的教育引导。

(作者系邵阳市文联主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西樟树垅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322629 邮箱:shaoyangnews@126.com
版权所有:邵阳日报电子版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