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星期五,是武冈市县级医院专家到村卫生室坐诊的日子。邓元泰镇渡头桥村卫生室的诊断室里,围了不少村民。这天是武冈展辉医院急诊科全科主治医师王仲林坐诊。
王仲林最牵挂的病人是村民黄渊纯,每次下来坐诊都会去他家看看。今年48岁的黄渊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年,常年要靠输氧和服药维持生命。“他这病现在比较严重,时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是感冒咳嗽,病情就会加重,会出现缺氧等症状。”王仲林说。他每个星期都来给黄渊纯做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和治疗。“县医院专家下村,对我家来说就是个福音,太感谢了!”黄渊纯妻子肖春梅对新医改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有了专门的新房子,有了先进的检查设备,专家医生定时坐诊,新农合报销即时结算……这里的乡村卫生室不一般。截至目前,像渡头桥村这样的卫生室,武冈市已经建成212个并投入使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并根据上级规定提供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服务,老百姓小病不出村正成为常态。
新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门诊量大幅度提升,今年一、二季度与去年同比上升90%以上。首诊在基层,得到很大改观。随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在武冈的全面推开,村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就医条件。12大类4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村里就可以落地了,不再像以前有了一点点小病就要去城里。这一举措极大缓解了农村群众就近看病之难、就医之苦,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乡村医生可以更加安心舒心地工作了。湾头桥镇四清村卫生室的刘云是执业医生,今年已经具备考主治医生的资格。曾有民营医院要高薪聘请他,被他拒绝了。“老云啊,你走了,我们去哪里看病啊。”有村民听到刘云要被别的医院聘请,当时就急了。搬到新的卫生室后,更是坚定了刘云扎根基层的想法。他说:“党和政府这么看重乡村医生,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我应该更踏实地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专家定期坐诊带班、送医上门,一方面对村医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水平的医疗服务。”武冈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明说,村卫生室是分级诊疗的最初一级。从长远看,流动门诊对打牢村级网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武冈市的改革打通了满足基层群众医疗卫生需要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在2015年全省民调排名中,武冈市由原来的全省81名一跃进步到4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