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秋佳节临近,武冈传统美食空饼迎来了销售的“黄金期”。9月12日,武冈市银记青公福饼食品有限公司的制作作坊,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从原料称量到和面包裹馅料,再到烘焙出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武冈空饼已有几百年历史,与月饼一样,都是圆圆的形状,因此象征着团圆,寓意幸福,又名“福饼”。与月饼的实心不同,空饼内部中空,外皮焦黄酥脆,底部镶有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内皮铺有一层黑红色糖衣,吃起来酥香可口。
空饼的制作过程复杂繁琐,需要遵循传统古法熬制麦芽糖作为原料,并经过和面、揉面、和馅、揉馅、压饼、团饼、上芝麻、再团饼、烘焙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真正能够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并不多。
“空饼制作需要4个人分工协作,每个人都负责特定的环节。我主要负责揉料,把控空饼的大小。做空饼可是个技术活,只有熟练掌握技能才能做好,所以我们每天最多只能做2000个。”银记空饼员工邓良娇介绍道。
50岁的邓良娇自2002年起就在银记工作,至今已经过去20多个年头了。作坊里的其他员工和她一样,都是在此工作多年的“老人”,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传承着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武冈市乐洋路的银记空饼门店内,前来购买空饼的顾客络绎不绝。武冈银记空饼传承人银丽芳正忙着给空饼装箱、打包,当天这些空饼都要寄往外地。“我们空饼做了快30年了,每年中秋节前后都是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我们采取限购的方式,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今年9月以来,银记空饼的销量已达到1500多公斤,营业额超过20万元。
随着武冈空饼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武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武冈市共有空饼企业4家,大小作坊20多家,今年已完成产值2000余万元,他们共同守护着这份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续写着武冈独特的团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