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曾走出国门,出展纽约

商代夔龙壶 一壶“醒”来惊天下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周东锋 邓程兮

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

编者按

文物是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邵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12处2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总量达1657处。

这些文物穿越千百年岁月更迭踏浪而来,它们看似静默不语,却无声地记录着岁月、传承着文化、诉说着历史。本报推出“邵阳文物”专栏,以飨读者。

8月15日,一批批游客走进市博物馆,在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前长久驻足,仔细端详。看着这件精美的文物,游客张玲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市博物馆副馆长邓程兮介绍,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又名“夔龙壶”)是该馆一件人气极高的文物。2005年,它被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极高,深受参观者和文物专家的青睐,被公认为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器物通高37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12.5厘米,重3.5千克,为新宁县文物部门于1988年从飞仙桥乡(现合并为金石镇)枫木坳村村民家中征集而来。

作为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的守护者,原市文物局副局长曾晓光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曾晓光回忆,1988年,新宁县枫木坳村村民在修建房子时挖出了一件商代涡纹双耳青铜鼎、一个玉环和一件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听说此事后,新宁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立即骑着自行车赶到村民家中。在努力劝说下,按照当时铜的市场价,新宁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花了18元从村民手中征集到了这三件文物。

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形状歪颈堕腹,形似长瓠,口沿曲状,圈足单耳。单耳呈爬龙状,龙回首张牙,曲体、尾上卷,前足附着壶颈,后脚连接壶腹,龙体饰夔纹和三角形回纹,龙首有双耳双角。壶颈部有两层纹样,上层为两组夔纹,下层为一周勾连雷纹宽带。

夔是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只脚、口张开、尾上卷,在古代一些青铜器上经常会饰有夔纹。近观该文物,壶身一侧攀附一条矫健长龙,十分吸引人眼球。龙身随壶体起伏,巧妙弯曲形成壶柄,龙柄壶之名由此而来。龙尾紧贴壶底,前肢有力地撑在壶的肩部。龙身修长,密布鳞纹,整条龙生动形象,被塑造得刚劲有力,显示出不凡的气势。

壶是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古人以此器祭神祀祖,飨宴宾客。该器物造形独特,端庄典雅,铸制精美,装饰繁缛。专家们发现,这是一件商末朝廷显赫官员专用酒具之一,为商后期青铜器典型精品,文物收藏价值极高,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征集而来的玉环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并对破损的商代涡纹双耳青铜鼎进行修复。

“龙柄壶为什么如此珍贵?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参观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时,很多参观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曾晓光介绍,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商代青铜珍品,堪称青铜器精品中的精品。

湖南省博物馆曾三次从新宁县借用“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2011年初,它更是走出国门,赴美国纽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展出。曾晓光称,商代龙柄兽面纹铜壶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为专家研究新宁县源远流长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而且也扩大了新宁县乃至邵阳市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2024-08-20 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周东锋 邓程兮 曾走出国门,出展纽约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67623.html 1 商代夔龙壶 一壶“醒”来惊天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