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枚珍贵的古钱币——宝庆元宝。在历史尘封的宝库中,宝庆元宝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稀缺性,在古钱币收藏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8月18日,说起宝庆元宝的历史渊源和古玩收藏爱好者将其捐赠给市博物馆的过程,原市文物局副局长曾晓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宝庆元宝”有着近800年的历史,它铸造于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的宝庆年间。南宋理宗赵昀做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公元1224年,赵昀登基做了皇帝,他认为邵州是自己的风水宝地,是谓“龙潜之地”。于是,在他做皇帝后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庆,并将“邵州”破格升为“宝庆府”,宝庆由此而得名。
“宝”意味着宝贵、珍贵,而“庆”表示庆祝和喜庆,这两个字寄予了新帝王对这个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望和祝愿。公元1225年,“宝庆元宝”应运而生,它的宽度为3.3厘米、重11.3克。
作为古钱币,宝庆元宝承载着帝王的期翼,充当着交换和交易的媒介。在当年,它见证了商贾们的来往忙碌,聆听过市井的欢声笑语,记录着邵阳这片土地上的兴衰荣辱。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近800年间,宝庆元宝“见”过四海升平、五谷丰登,也“见”过王朝更迭、战乱动荡。
72岁的朱安清是一名古玩收藏爱好者,现为市宝庆收藏协会会长。他收藏的众多藏品中,以钱币居多,有4000多枚。1991年,朱安清发掘了“宝庆元宝”这枚收藏意义非凡的古钱币。“当时我觉得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钱币,很可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出于对邵阳的热爱,朱安清将其珍藏了近30年。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当得知成立不久的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和品种都比较少,曾晓光决定发挥自己的一份余热,广泛发动收藏爱好者积极向市博物馆捐赠藏品。“我跟朱安清说了捐赠藏品的事情后,他爽快地答应了。”曾晓光笑着说。
2018年5月18日,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朱安清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一枚“宝庆元宝”捐赠给市博物馆,被认定为国家三级文物。此外,他还捐赠了一把瓷茶壶、37颗抗战时期的步枪子弹和6把太师椅。从此,宝庆元宝有了新的归属和使命。它不仅是一枚珍贵的钱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曾晓光表示,“宝庆元宝”铸造于宋理宗年间,因存世量不大,十分珍稀罕见,也为研究“宝庆”之名由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市博物馆5289件(套)馆藏文物之一,宝庆元宝与商代龙柄兽面纹青铜壶、宝庆府城防铜炮、春秋兽耳蟠虺纹盆等其他文物一起,闪耀着璀璨光芒,见证着岁月的更迭,照亮中华文明浩瀚星空,成为传承文化、弘扬历史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