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昔日煤矿采区 今朝粮蔬基地

九公桥镇金盆村:绿色“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记者 易鑫 通讯员 佘美林 刘健 莫炜珩

本报讯 8月13日,邵阳县九公桥镇金盆村豆角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藤蔓爬满竹架,又长又绿的豆角齐刷刷地垂挂在支架两旁。邵之深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跃明正组织村民们采摘豆角,他们有条不紊地捆绑、装车、运送,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九公桥镇金盆村坐落于资江河畔,曾经因煤矿“富甲一方”,又因过度开采“消极颓败”。随着煤矿的退出,该村及时调整思路,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切入口,制定水稻、蔬菜、油茶“三个一千”发展规划,即打造“千亩蔬菜基地、千亩水稻种植基地、千亩油菜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今年,该村420余亩双季稻种植基地、800余亩油茶基地、220亩林下绿色生态养殖场和高标准蔬菜基地可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收益。

望着现在挂满藤蔓的豆角,何跃明喜上眉梢:“这50亩的豆角长势都不错,一天差不多有2000斤的产量,这些豆角早上摘下来,下午就在邵阳市江北市场销售完了。”今年,在广东从事蔬菜销售的“新农人”何跃明看中了家乡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回乡后,以每亩400元租金从村集体承包土地种植豆角,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

豆角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市场价格稳、经济收益快等特点,属于“短稳快”的农作物。“目前我们已经采摘了40吨豆角,管理得当的情况下,采摘可以延续到12月份,产量大约能到150吨,预计收益可达60万元,除了化肥和人工工资,大概有30万元左右纯利润。”何跃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豆角种植不仅富了村里的种植户,还增加了务农村民的收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打工农忙两不误。村民欧阳三花就是其中一员,只见她采摘手速飞快,不一会儿,一根根细长的豆角在她的手上就扎成了一捆。“我们在基地做事,11块钱一个小时,一天最多有100多块钱。”欧阳三花一边忙着采摘豆角,一边介绍说,她在家里还种了玉米、花生、红薯,同时带着小孩子读书、照顾老人,家里的事也做到,外面的钱也可以赚到,一举两得。”

近年来,该村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大棚建设、道路交通和水利灌溉设施。并通过“党员、组长带头”“大户种植”和“基地+农户种植”种植模式,发动党员组长带领群众承包大棚种植蔬菜。同时聘请市农科院专家担任技术指导,长沙红星集团负责销售,三方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标准化种植西瓜、辣椒、豆角、茄子、菌类等农作物,让“菜篮子”成为百姓的“钱袋子”,促进农民增收。

--> 2024-08-16 记者 易鑫 通讯员 佘美林 刘健 莫炜珩 昔日煤矿采区 今朝粮蔬基地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67484.html 1 九公桥镇金盆村:绿色“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