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塔区欣玥城公租房小区,42岁的李梅正在自家新房中,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挑拣蔬菜。她的心情如这夏日的暖阳,明媚且温暖。
住进公租房2个月,李梅夫妇一点点把房子布置成他们心中理想的样子。
家具、电器数量不多,李梅都精心摆放整齐。丈夫对种花情有独钟,买来各式各样的盆栽在阳台上一字排开,打造出一个小小的花园。家庭的温馨与和睦,也被映射在客厅中央的一张全家福上。
“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慨之余,李梅不禁想起了曾经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我们原本住在新邵一个村子里,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有些破烂。天气不好时,常常是屋外下大雨,房内下小雨;到了冬天,更是人在家中坐,冷风穿堂过。”回忆涌上心头,李梅不自觉地抹了抹湿润的眼角,随即又恢复了正常的神色。
“那时候,多想有个像样的家啊!”李梅称,当村干部告诉她能申请市区的公租房时,她心动不已,当晚就和丈夫商量起后续事宜。通过申请、审核等流程,不到一年,李梅一家顺利住进了欣玥城公租房小区。
搬离“忧心屋”,住进公租房,每逢风雨来临时担惊受怕的日子宣告终结。李梅一家有了遮风避雨的“庇护所”,更有了安居乐业的“暖心巢”。城市的万家灯火,从此有一盏深深温暖他们的心扉。
“新房子宽敞明亮,空间布局也合理,足够我们一家三口居住了。而且房租按照每月1元每平方米的标准来收取,算下来,我们一个月只需要交50多元的房租。”李梅乐呵呵地说,住在市区,务工的机会也多了不少,有钱赚,心里就更踏实了。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李梅一家见证了我市住房制度的变革。为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并通过发放租房补贴、调整配租标准、推进项目筹集等方式,着力扩大保障范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特别方便,这里不仅水电气等配套设施齐备,而且交通也便利,出门走几步就有超市、菜市场。”李梅说:“国家和市里的好政策给了我们改变生活的机会,我们也一定会好好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安全工程落地见效,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其中,建好、管好公租房,对彰显城市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在与李梅的交谈中,我们记录下不少温馨的画面和幸福的瞬间,也从她的切身体会中感受到了公租房保障制度给人们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优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租房的兜底保障,是中低收入人群愿意留在城市打拼、得以安居乐业的关键因素。住得进去、留得下来,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