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节假期,想早餐吃一碗邵阳米粉,并非一件易事。
正月初八,我一早走上街头,虽然大多数的米粉店都已开门迎客,但随便走进一家店,都满满当当站满了人。排队点单、排队打粉、排队等座,米粉店里十分热闹。
好不容易点了单,排到了我的那碗米粉,跟旁人一起拼了个桌,终于能嗦上这口粉了。跟我拼桌的是父女,小女孩年纪不大,筷子使用得还不熟练,吃米粉却吃得满嘴流油。她父亲一边吃一边问她:“好吃吗?”“好吃,就是有点辣。”小女孩边喝水边回答。
经过闲聊,我了解到,这位父亲是邵阳人,已经在广东定居,小女孩也是在广东出生,今年特意回到爷爷奶奶家过年。“其实我们现在回来得不多,我的孩子对家乡了解得也比较少,所以我特意带她来吃邵阳米粉,希望她不要忘记家乡的味道。”
在我旁边一桌,有一位小伙子,他在这个春节假期,只要米粉店开门,他每天早上都来吃米粉。“我在武汉上班,平时想这碗米粉想得不得了,但是外地的邵阳米粉都不正宗,所以我放假回家想一次吃个够。”小伙子说。春节回家乡吃一碗地道的邵阳米粉,是在外打拼的邵阳人最期待的事。
说话间,米粉店大门又一次被推开,进来一家六七口,年龄跨度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十余岁的小孩,站在门口的点单柜台前,邵阳口音在向“普通话”一一介绍各个臊子的特点,还夹杂着一两句:“这是我们邵阳的特色,之前总是说起,这次过来拜年一定要带你们来尝尝。”
这个不大的米粉店面里挤满了人,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故事都和邵阳米粉有关。这一碗邵阳米粉,是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是游子们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是代表城市特色的邵阳风味,是每一个邵阳人记忆最深处的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