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新宁红军桥 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通讯员 杨坚 肖坤城 李小安

红军桥

本报讯 4月5日,随着红军桥的修缮及沿河风光带的修建,新宁县崀山镇船形村吸引了不少学生和游客,成为今年清明假期“网红打卡地”。

为提升乡村“颜值”,助力船形村乡村振兴,2022年,新宁县民政局积极争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老区发展方向)40万元,投入到崀山镇船形村沿河风光带建设。

“在红军桥可以感受船形村丰富的红色文化,风光带建成后,这不仅是一座防洪堤坝,更是一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现在很多人前来‘打卡’,也将逐步展现经济效益。”船形村党支部书记周小荣介绍,没有修建沿河风光带时,一遇到暴雨天气,河堤两岸的农田就会受到影响,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此次修建沿河风光带,将河床抬高了0.4米,总高达3.84米。

“红军桥”原称承天桥,有灌溉、行人两用,桥长45多米,宽4.2米、高5.5米。1930年12月、1934年12月,红军两次从此桥经过。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之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这座桥为“红军桥”。2021年6月,船形村红军长征驻扎旧址、红军桥被列为第一批新宁县爱国主义教育点名单,红军桥成为新宁县红色旅游重点线路之一。

“在这里,不仅能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还能感受到绿水青山,非常有意义,不虚此行!”市民龙先生表示,由于要兼顾老人和孩子,像红军桥这样家门口的景点更受他和家人青睐。

近年来,新宁县民政局充分挖掘县内红色资源,借力省市老区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统筹调剂,引导革命老区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布局相衔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红色遗址保护、水圳硬化、村道建设、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此次沿河风光带的建设,红军桥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和纪念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有效传承和弘扬,将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据统计,受益群众达576户,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 2023-04-11 通讯员 杨坚 肖坤城 李小安 2 2 邵阳晚报 content_43155.html 1 新宁红军桥 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