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邵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决策部署,迅速启动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创新创业“135”工程(湘商产业园)建设,吸聚广大邵商湘商回乡创业兴业。90后的樊祺就是回邵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90后留学生只身“闯邵阳”
樊祺,广东深圳人(祖籍邵阳市大祥区),1990年出生,今年29岁,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士毕业,随后又在英国华威大学继续深造,并拿下该学校工程系项目管理学硕士学位。没错,就是这样的一个海归硕士,现已成为湘商产业园内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湖南圣菲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樊祺硕士结业,同年在上海参加了一个法国品牌“迪卡侬”的项目管理培训,2016年,25岁的他带着父亲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只身一人来到邵阳开始了圣菲达服饰项目的创业,销售目标直指法国“迪卡侬”。2016年9月,一人到邵阳,首先感受到的是久别故乡的陌生与对未来事业成败的惆怅:开公司,厂房问题怎么办?政府干部是否会全力支持?厂子开起来后,招工的问题怎么解决?资金遇到困难时,政府会不会帮助担保融资?这些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每一个都是生死“命门”。而仅仅一个月,他的这些“惆怅”,便烟消云散。当月,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就该项目三次专题调度,解决标准化厂房问题,解决启动阶段用工问题,解决生产需要的水电气问题。10月17日,项目正式投产;11月17日,法国“迪卡侬”客户来邵对接,自此,公司步入快速发展正轨。同时,园区派专员对接服务,实现厂内的事,企业负责;邵阳的事,专员负责。期间,园区牵头担保,帮助公司与中国光大银行邵阳分行建立合作,解决融资,帮助周转;园区产业发展资金实额支持,税收增量给予奖补等多项政策扶持企业成长。
樊祺自己从四组数据总结了在邵的四年创业史:
公司人数:从2016年的1个人,到今年的500人。
公司税收:从2016年的1万元,到今年的550万元。
产品类别:从各式泳装,到各式潜水服、骑行服、瑜伽服、运动围等,年产量达400万件。
客户市场:中国、欧洲两大主体市场,并拿下了法国“迪卡侬”品牌全中国供应商质量第一的成绩。2018年以来,平均每2个月就有一批欧洲客户来邵考察。邵阳地名逐渐在欧洲形成印象和影响。
这几年的创业让樊祺真心感受到:在邵阳做企业,只要埋头做企业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去搞些其他的什么“人情世故”,充实而干净。在邵阳发展,他充满信心。
标准化厂房的直接选用,缩短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资金,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稳定市场份额。园区集群效应,有助于企业抱团发展;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的发展瓶颈。园区的行政优势,政银企联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能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贵的难题。樊祺的经历和感受,代表着近年来在邵阳创新创业平台(湘商产业园)内企业家,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业者的普遍认识。
●蹄疾步稳推进示范区建设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不遗余力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决策部署,蹄疾步稳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邵阳经开区、邵东和隆回园区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园区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企业技术中心22家,组建了雪峰种业、宝东农牧、正骨医院等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基地)。邵东率先在县级层面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借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当地五金、箱包、打火机、印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球70%的注塑打火机,全国40%的小五金套件,全国70%的书包市场份额来自邵东。
2019年,市政府再次吹响“135”工程升级版建设号角,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园区新建20个为产业集群提供专业性精准服务的技术共享平台,重点增强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招工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支撑能力。
我市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宝庆人才计划,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设立50亿元产业扶持引导基金,50亿元企业融资担保资金,5亿元引才引智专项资金,重点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双创”动力不断激活
平台建设越发强大,“双创”动力不断激活,民营资本企业铺天盖地。据统计,我市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70%以上,民营企业25万户,为全市创造65%的GDP、75%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湘商产业园入驻的企业,80%以上是邵商;标准厂房建设资金,民营资本超过80%。
智能制造企业顶天立地。中电彩虹特种玻璃国内全自动化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对我省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实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对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创新产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三一湖汽研发生产的环保智能自卸车新技术国内领先;亚洲富士电梯建成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电梯试验塔;邵阳纺机生产的特种化纤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旋挖钻机在产品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2018年底,全市开建标准厂房521.69万平方米,竣工投产率超过 90%。签约企业863家、投产562家,累计实现产值513亿元,税收21亿元,带动就业5.6万人。今年以来,我市致力于“135”工程升级版建设,全市“135”工程升级版建设实现投资49.05亿元,新建厂房220.99万平方米,竣工35.02万平方米,投产17.36万平方米。签约入园企业218家,入驻195家,投产101家,其中84家投产企业为租赁或购买2019年前竣工厂房进行生产,实现产值15.15亿元,税收0.7亿元,解决就业6153人。邵阳湘商产业园已成为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湘商创新创业的聚集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