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正月初六,隆回县岩口镇塘头村冷风嗖嗖,汽车轰鸣声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返乡过年的乡亲们告别年迈的父母,又踏上南下广东的打工之路。
丁奇贵也是这浩荡队伍中的一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将母亲熏制的腊肉搬到车里。“在外面待久了,总想念家乡的味道。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尝一口母亲做的腊肉,就会高兴半晌。”丁奇贵开心地说。
丁奇贵今年35岁,在东莞闯荡近10年,目前在一家钟表加工厂上班。丁奇贵做的是最基础的活,为表带抛光打磨,这活虽然好干,但身体却很“遭罪”。他所在的公司不大,租用的是民房,里面摆放着许多机器,不仅空间狭小,而且长年照不到阳光。
丁奇贵告诉记者,为了节省开支,不让附近的居民投诉,车间通常被封闭起来,产生的粉尘和噪音就不会扩散出去。而务工人员为了生活,却不得不忍受这样的环境。
“车间几十台机器同时在打磨,到处都是粉尘,戴口罩都不管用。”丁奇贵说,他们这行患职业病的风险特别大,而且一旦患病,就会拖垮一家人,维权成本也特别高。
“没办法,一家人都指望着我赚钱。”当记者向丁奇贵问道为何坚持要做这行时,他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丁奇贵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去年5月份的工资单,一页纸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当月每天每个加工配件的个数及金额。21日制珠462个、加工带身珠3345个,每个薪酬0.15元;28日,加工拆生珠3010个、带耳珠2002个,每个薪酬0.12元,当月共计薪酬11294.19元。
朋友都笑着说丁奇贵月入过万,可谁能看到他背后的艰辛。“每个月除去三天休息日,我们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为了能多挣点钱,我们常常抢着加班。”丁奇贵说。
靠着多年打拼,丁奇贵用积蓄在邵阳买了房,去年还买了新车,一家人的生活不错。
“辛苦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家人过得好。现在房子付了首付,每个月要还贷款;孩子们还小,上学、生活都还要一笔很大的开支,我必须继续干下去。”丁奇贵虽然身体很瘦,但是说起话来中气足。他很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了目标。
丁奇贵在车间打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