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当日6时30分许,绥宁县唐家坊镇梅溪村14组村民杨意叫上自己的侄子杨光彩,前往该镇的7个村,进行年前的最后一次垃圾清运工作。
2017年4月,绥宁县环卫局给唐家坊镇配备了两台密封式垃圾清运车,准备在公路沿线的下白沙、上白沙、罗连等7个村试行垃圾清运市场化运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机制。这让唐家坊镇镇政府一时犯了难:7个村的垃圾清运费每年总共才7万元,除去可以预计的每年2万多元油费和车辆维修费,每年的承包总收入不到5万元,谁愿来接这桩“折本买卖”?
想不到的是,杨意跟同村的赖乐喜接了招。
按照协议,杨意每隔5天必须到一个村循环清运一次垃圾。这在平时,基本可以保证村子达到一定的清洁度,但一到年关,杨意等人傻了眼,前天他们才到曾家湾清运完一次垃圾,昨天从村里经过,发现又有很多垃圾。
大年三十这天,杨意和赖乐喜兵分两路清运7个村的垃圾。杨意清运好本村的垃圾,已是上午9时许。顾不上吃早餐,叔侄俩便向距离镇中心约6公里的上白沙村奔去,这里的垃圾是4天前清运的。走进村里,只见多个垃圾收集点摆放的垃圾挂桶早已被各种垃圾淹没,其中仅该村6组的一个垃圾清运点,杨意叔侄二人就花了半个小时才把所有垃圾装上车。到了7组的清运点,垃圾数量更加惊人,杨意叔侄二人还只将该处的一半垃圾铲完,垃圾清运车就装满了。“看样子,今天光上白沙村的垃圾就要到天黑才能清运完。要把罗连村的垃圾也清运好,恐怕要到半夜才行。总之,我们绝不会将今年的垃圾留到明年。”在将上白沙村清运出来的第一车垃圾运往镇垃圾填埋场的途中,杨意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说。
杨意叔侄在上白沙村清运垃圾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位村民将自家垃圾主动倒进垃圾挂桶里。“半年多以来,我感到最高兴的,是村民的卫生意识强了。”杨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