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邵阳学院后街的空中电缆像一张“蜘蛛网”。
改造后,邵阳学院后街电缆埋进地下,街道整洁干净。
电缆入地消解空中隐患,桥墩移除畅通生命通道,校门口人车分离守护求学之路……三年时间里,市人大常委会以“解民忧、强根基”为导向,持续深化法治护安行动,通过法治方式逐一清除安全隐患1195个,将法治护安从纸面承诺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安全现实。
这场实践不仅交出了亮眼的民生答卷,更探索出基层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如何以“小切口”护航“大安全”,用精准监督筑牢群众身边的安全防线?答案,藏在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和一套套机制的创新实践中。
问题导向:
从“天上”到“地下”的安心之变
“以前抬头就是‘蜘蛛网’,刮风下雨提心吊胆。现在电缆埋进地下,终于安心了。”近日,在大祥区学院路街道深塘社区邵阳学院后街,居民王女士看着焕然一新的街道环境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三年的“法治护安人大行”监督行动。
学院路街道深塘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街区,曾长期被架空电缆线困扰,存在触电、火灾等重大安全隐患。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问题后,当即下发交办函,要求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在整改过程中,执法检查组多次询问进度,开展“回头看”,传导工作压力,最终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邵东市牛马司镇320国道铁路桥的变化同样显著。该路段曾因“急弯+桥墩占道”设计缺陷频发交通事故,在2023年纳入首批整改清单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直至桥梁完成拓宽改造,路中间的桥墩也被取消。一位经常路过该路段的驾驶员表示:“以前过这个弯得踩刹车,现在路宽灯亮,心里踏实多了。”
无论是空中“蜘蛛网”还是路上“拦路墩”,背后都是市人大常委会“抓小抓早抓苗头”的治理实践。这种对隐患的“小题大做”,正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
联动监督:
从“点上”到“面上”的格局之变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绷紧安全之弦,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迎春在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上强调。
传统安全监督往往在临时性、局部性的“点”上突破,而实施法治护安三年行动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市县乡三级同步开展监督,破解“监管孤岛”难题,构建起常态化、全域覆盖的治理格局。
执法检查不是“单打独斗”。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应急管理局梳理了576条隐患整改明细,市消防救援支队现场指导老旧小区消防整改,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交警开展路警联合执法685次……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
在武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某加油站超范围经营后,要求严肃查处。武冈市应急管理局不仅依法拆除了违规加油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还组建普法服务小队三次上门帮扶,指导企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这种治理模式,改变了“监督就是问责”的单一逻辑,通过柔性服务帮助市场主体筑牢安全根基。
代表参与:
从“偶尔”到“常态”的动能之变
“路通了,心也顺了。上次赶集时和人大代表提了建议,政府马上就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11月6日,城步兰蓉乡新寨村村民王大爷向人大代表竖起大拇指。兰蓉乡的赶集日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社交和经济活动日,乡人大代表选择这一时机,将代表联络站搬到集市一线,零距离倾听民声、宣传政策、解决难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在于让群众从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为核心阵地,把五级人大代表作为法治护安的中坚力量,创新“代表进站+多元监督”模式,组织5738名五级人大代表自主开展“微检查”496次,常态化监督“身边的安全”。
城步长安营镇南山片人大联络站驻站代表在检查时,发现南山社区大坪主街道停车坪导流线违规停车形成驾驶盲区,已引发2起事故,当即劝离违停车辆、设置禁停警示牌,还联系县交警大队安装监控抓拍。
线上监督渠道同样畅通。市人大常委会在邵阳发布、云邵阳等平台公布举报电话和智慧人大“随手拍”入口,联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让隐患线索“一键直达”。
隆回县北山中学校门口曾是交通隐患点,学生上下学如同“闯难关”。今年2月,省人大代表张小林调研后通过“随手拍”提出建议,县教育局随即投入60余万元进行改造,实现了人车分流,赢得了家长们的点赞。
针对安全生产专业性强的特点,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代表专业小组深入开展视察调研。在绥宁县丰义竹木公司,代表们发现企业叉车司机无证上岗、航吊和锅炉未检测等隐患,当即要求停止违规作业并立即整改。市人大社会建设领域专业代表小组组长屈军胜说:“作为专业领域代表,我们必须带头履职,守住安全底线。”在他们的跟踪督促下,该企业加强了员工持证上岗和设备检测的整改力度。
闭环管理:
从“整改”到“根治”的机制之变
“隐患整改不能‘一阵风’,必须做到整改一处、巩固一处,让安全防线越筑越牢!”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范珍萍道出了闭环整改的核心要义。
三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回头看巩固”的闭环整改机制,对三年发现的1195个隐患分类梳理,让每个隐患都有专属档案,实现了从“一时整改”到“长效根治”的治理升华。
在检查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建暗访、实地检查、收集反馈、专项检查4支专业队伍,采取“明查与暗访结合、抽查与专项结合”的方式,以“四不两直”深入基层发现隐蔽性安全问题281个,全部现场拍照取证、书面交办。更关键的是,“回头看”不是走过场,而是通过“整改—回头看—再整改”的长效机制持续压实责任、巩固成效。
多次参与执法检查的市人大代表石莎表示:“‘回头看’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核查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法治护安三年行动收官,但安全生产监督没有终点。”
三年的法治护安实践不仅解决了一批突出安全隐患,更推动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格局。邵东牛马司铁路桥拓宽改造,观音庵老旧小区建起规范充电桩,宝电馨城路口红绿灯守护出城要道,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完善,景区道路安全升级……正是一次次务实有力的监督,让一个个问题得以整改到位,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法治护安,永远在路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博文表示,将以三年行动收官为新起点,持续用好用足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清单化落实,让安全监督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为邵阳高质量发展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