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轻笼乡野,新能源公交车驶过乡村崭新的柏油路,载着村民驶向县城;正午时分,永新高速上车流如织,将崀山丹霞的瑰丽与潇湘山水的灵秀紧密串联;暮色渐浓时,隆回高铁站内旅客从容换乘,奔赴四方……一幅“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交通画卷,正在邵阳大地加速铺展,勾勒出城市发展的新轮廓,延伸着百姓生活的幸福半径。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用一条条通途、一座座枢纽、一道道飞虹,让交通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更成为民生改善的“暖心线”。
●外联内畅,织密发展交通网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是经济的脉络,更是文明的纽带。
“十四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按下“加速键”,累计完成投资536.11亿元(不含铁路建设),规模是“十三五”时期的2倍以上,连续4年投资超百亿元,为我市促投资、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高速路网持续扩容升级。白新、永新高速相继通车,63.7公里的“黄金通道”不仅拉近了邵阳与桂林、永州、衡阳的空间距离,更激活了崀山旅游的脉搏;洞天高速、沪昆娄邵扩容已完成工可报批与初设评审,城龙、新新高速有望今年底竣工通车。届时,邵阳将正式迈入“868公里高速时代”,实现“县县双高速”,以市区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经济圈”将从蓝图变为美好实景。
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也在齐头并进,区域路网不断织密优化。124.8公里普通国省道完成提质改造,2943公里国省干线纵横舒展,总里程居全省第二;新改建农村公路245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109公里,居全省第三。它们如同毛细血管深入乡村肌理,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让田间地头的物产顺畅出山,让城乡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
铁路建设同样振奋人心。2023年11月,历时3年的邵阳站改扩建工程圆满结束,新站房正式开通运营,让我市又多了一座城市地标。全新的邵阳站站房总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是原有站房面积的4倍,最多可容纳近万人同时候车;站房为线上式+高架站房,采用高架候车进站、地下通道出站的“上进下出”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旅客的出行需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呼南通道的重要一段,邵永铁路2023年12月正式开工。这条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在我市设邵阳站、邵阳县站,对接规划中的永清广铁路。建成后,将有助于我市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北部湾城市群,加快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当前,邵永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交通为民,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人民交通为人民。“十四五”期间,我市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上持续发力,让交通运输服务更有温度,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路网通达性不断提升,群众出行基础愈发坚实。全市新增46个乡镇通三级公路,全市乡镇通三级公路率达89.3%;通过精细化、预防性养护,公路路况优良率稳居全省前列,2024年,国省道“好路率”达99.5%,农村公路“好路率”达95%,让群众出行更平稳、更舒心。
一批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群众出行体验持续升级。邵阳公共汽车公司揭牌运营,推动城市公交迈入公益服务新阶段;优化调整的公交网络中,28条“爱老敬老线路”、34条通勤通学公交专线精准对接需求,让“一老一小”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免费群体优惠政策全面落实,让城市温情随车行。隆回高铁综合客运枢纽投入使用,实现高铁、公路客运、城市公交“零距离换乘”。
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入推进,让普惠交通的春风吹拂到了广袤的乡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舒适安全的公交车,去城区办事购物只要一个多小时,十分方便。”正准备乘车的武冈市秦桥镇村民王桃容高兴地说。
“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全市7个县市纳入城乡客运一体化省级示范县创建名单,同时建成20余个客货邮三级物流体系乡镇场站、2520个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1条客货邮融合专线,让快递飞驰在乡间小道,80%的建制村实现物流便捷通达,“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的渠道愈发畅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与此同时,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也悄然遍及交通运输各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157台、巡游出租车797台、网约车1371台,淘汰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897台,新增绿色动力船舶12艘。普通公路沿线布局充电站93个、充电车位545个,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让安静、洁净的绿色出行成为众多市民的日常选择。
●安全创新,筑牢发展压舱石
安全是交通发展的底线,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创新赋能监管,筑牢交通运输安全屏障。
突出制度创新,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推出“专家+专干+专班”巡诊服务,搭建“接诊+巡诊”综合督导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办公、实时响应,累计开展6轮专家“巡诊”,5批次专干“回访”,交办整治隐患505处,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化专项整治,筑牢发展根基。深入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等15项专项整治行动,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对44家重点运输企业、11个在建项目、30个渡口码头、4家专用线在营企业和19个地质灾害隐患路段落实“一对一”驻点包保,实现交通事故数与亡人数的大幅下降,水上交通、公路养护及在建工程连续6年“零事故”。
智慧赋能监管,提升治理效能。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普货车辆右侧盲区监控安装,从源头化解货车盲区风险,普货车辆事故率较“十三五”时期下降42.9%,经验获交通运输部推介;科技治超实现全域覆盖,对10个站点、35套不停车检测设备、64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实现全链条监管;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预警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完成车辆智能安全设备升级9157台;智慧水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船舶终端设备安装调试170艘;网约车监管平台创新引入疲劳驾驶识别功能,合规率稳居全省第一。
大道如砥,前程可期。“十四五”的交通答卷已然写就,“十五五”的蓝图正在铺展。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交通强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国省重大战略,科学谋划“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邵阳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