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擦亮品牌促升级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系列评论之三

邵阳日报评论员

品牌,是社会治理的“金名片”。一个响亮的品牌,不仅是成效的体现,更是引领治理升级、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载体。

当前,邵阳社会治理工作虽取得不少成效,但对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仍需向更高水平迈进。在社会治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的今天,打造和擦亮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治理品牌,已然成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招。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品牌建设,以品牌升级撬动治理升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品牌的价值,在于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社会治理品牌的建设,绝非打造孤芳自赏的“盆景”,而是要形成“百花齐放”的“风景”。一个成功的品牌,应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和标准体系。我市在实践中探索的“积分换项目”治理品牌以及源头共防、矛盾共调、三情共商、堵点共疏、经验共创的“五共”治理措施,其价值不仅在于自身有效,更在于能为其他领域、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提炼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将点上经验升华为普遍规律,将基层智慧转化为制度规范,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乘数效应。

改革的深度,决定品牌的亮度。社会治理工作往往触及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唯有与深化改革同频共振,品牌才具有持久生命力。当前,我市在社会治理领域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要敢于向难点、堵点发力,将深化改革贯穿于治理全过程,力争形成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让“特色”真正转化为“优势”,让“亮点”升级为可复制经验。

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亦需“晒”出影响力。在信息时代,优质的工作成果若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其社会价值和效益将大打折扣。社会治理既要“做工”扎实,也要“唱功”精到。我们要善于把好做法、好经验转化为好故事、好声音。一方面,要练好内功,让治理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另一方面,要主动发声,善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系统展示我市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果和实际成效。通过系统性的宣传推介,不仅能够极大提升城市美誉度、增强客商投资信心、提高群众认同感,而且可以倒逼工作提质,形成治理效能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精工铸就品牌,久功成就善治。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姿态锤炼根基,以更加开拓的精神破解难题,以更加主动的担当开辟新局,将一个个“亮点”精心打磨成可学可鉴的“标杆”,将一条条“经验”有效转化为长效管用的“范式”,让邵阳的社会治理品牌愈发闪亮,为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整体升级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