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不记得那个老人的名字了,但是我永远记得那一包包得严严实实的橘子和糖。”10月28日,武冈市八马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周小平翻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一位老人正往周小平怀里塞塑料袋,袋中装的是橘子和糖。
那是他又一次去敬老院时收到的礼物。“你不拿,我就不让你走。”老人说。周小平推辞不得,只能收下。打开看的时候,周小平却几乎泪目——那包橘子早已腐烂,糖也融化粘成一团。这份被老人珍藏太久的心意,成了他公益路上最为珍贵的“勋章”。
于周小平而言,“武冈市道德模范”“邵阳市最美扶贫人物”“湖南好人”“感动湖南榜样人物”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从来不是他的目的。个人出资500万元坚持22年做公益,他要的就是帮助他人时的那份纯粹。
22年助学237人
1978年,周小平出生于武冈晏田乡蕉林村。那是一个山上田缺水、地里石头多的穷山村。周小平小时候的记忆里,有爷爷的驼背身影和碗里的红薯、菜叶汤。他考上武冈一中却放弃了,选择就读武冈技校,只为减轻家庭负担。父母借遍了所有的村邻和亲友,几角、几元,凑齐了1200多元的学费,塞满了周小平那个黄色的旧书包。
1997年技校毕业后,周小平到工地上当学徒工。肯干爱动脑的他,第二年就成立了装修公司,招揽业务再发包给其他工人。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一个偶然的事件,让他走上了公益之路。
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小女孩来到公司求助。因奶奶卧病在床,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母亲离家出走,这名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希望能到公司打工,赚钱给奶奶和父亲治病。周小平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告诉小女孩,因她还未成年,公司不能接收她,但他会想办法帮她。
周小平为小女孩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塞给她200元生活费。随后,周小平送她回到龙溪镇塘田明德完全小学,发现该校的困境学生还有很多。回公司后,周小平托人联系塘田明德完小和母校晏田乡中心小学,拿到13名困境学生的名单,开始助学献爱心行动。这条路,他一走就是22年,先后资助困难家庭学生237人。
这些助学对象,从小学、初中、高中到职业学校、大学都有。周小平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学费、生活费,给他们买衣服鞋子以及生活和学习用品,直至他们走向社会。这些资金全部由他个人提供,迄今已累计发放助学金500多万元。
坚持兑现承诺
2007年,因投资失误公司破产,周小平背负170余万元债务。2008年,他又遭遇离婚。本已自顾不暇,他还是坚持资助20多名困境学生,每期为他们支付4万多元的学费。
停止助学的理由很充分,但是如何面对那么多充满期盼的目光?周小平第一次感受到助学原来是这么沉重的责任。千金一诺,周小平相信自己可扛到东山再起。他一咬牙,将花40万元购置、才开了三四年的汽车,以4万元的价格卖掉,支付了孩子们一个学期的学费。转眼秋季学期到来,他又将城区的房子以7万多元的价格出售,再次为孩子们交清学费,剩下的钱成了他二次创业的资本。
有人说周小平傻,但他有他的人生哲理。他说,当时公司破产,人家上门来收材料钱,公司的员工,包括油漆工、做饭人员,一个个主动借钱,帮他把账结了。因为怕家人担心,他没有跟家里人说,但是知道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什么大家这么信任他?他认为,这就是他诚信待人、坚持行善积累的“福报”。
破产之后,公司交给了朋友,朋友又返聘他为项目经理。他做着同样的事,拿着月薪。因为他在圈内信誉良好,不管是客户还是合作伙伴、企业员工,都很认可他,事业很快风生水起。目前,他的团队有55人,却没有一位业务员,“业务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
心怀感恩的周小平,把公益慈善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多次到敬老院开展慰问行动并宴请环卫工人,牵头组建聚美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373家农户脱贫。他还参与了武冈市义工联、武冈“红小帽”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牵头南宁邵阳商会、武冈同乡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情系桑梓,以爱筑梦”助学活动,组织武冈市内多家装饰材料商开展“爱护资江河”志愿者行动……
倾情“一老一小”
从2005年开始,周小平便坚持在武冈市邓元泰、湾头桥、晏田等地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其中去得最多的是晏田乡敬老院,“一年至少去四次,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不落下”。
他专门为老人们建了一个云盘相册,537张照片记录着无数温暖瞬间:杀年猪时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包饺子庆生时沾着面粉的双手,穿上新衣服时挺直的腰板,还有联欢会上一起跳舞的欢乐场景。他还将蕉林村一位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接到自家旧宅居住,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买药治病、送医住院,直至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并为老人送葬。
渐渐地,周小平发现,比起物质资助,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陪伴和心理关爱。为此,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上。水西门街道办事处龙田村的两名孤儿患有自闭症,周小平不仅送去物资和学习用品,还时常带着志愿者陪他们聊天、做游戏,带他们去云山游玩。
“刚开始孩子们很抗拒,现在看到我们会主动打招呼了。”周小平说。林林(化名)是周小平用心最多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整整9年的关爱,让曾经沉默寡言的孩子打开心扉,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如今,林林的学习成绩颇为优异。周小平说:“每次考试完,林林都会第一时间给我报喜。”
“一老一小”的陪伴需要更多人参与。为此,周小平于今年6月发起成立了武冈市八马公益服务中心,并注资在法相岩街道新泽小学旧址建设“一老一小”中心,新修了厨房、篮球场、娱乐设施等。闲置的校舍变身老少同乐的乐园,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吃饭、下棋读报,孩子们可以在志愿者陪伴下读书、画画、做游戏等。据周小平介绍,中心还将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手工课堂等。
多年来,周小平一直在践行当初的承诺,只为助学对象眼里的光、助老对象脸上的笑,还有自己从心底升起的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