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为渴望健康和尊严的生命坚守

——走进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邵阳日报记者 唐颖 通讯员 阳媚

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为患者实施手术。

开栏的话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在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征程中,一所值得信赖的医院,是托举百姓安康的重要力量。

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邵阳市中心医院汇聚了一批技术过硬、勇于担当的重点科室。他们如同攻坚克难的“尖兵连”,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回应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热切期盼。

为集中展现这些科室的专业实力与医者情怀,即日起,本报推出“我的健康有‘医’靠——聚焦邵阳市中心医院名科室”系列报道。我们期待通过这组报道,助力增强公众健康获得感,凝聚社会共识,共同为健康邵阳、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医学的广阔版图中,泌尿外科或许并非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但它所守护的,却是人体最私密、最关乎尊严的领域。肾脏、膀胱、前列腺——这些深藏于体内的器官,不仅维系着生理功能的平衡,更承载着一个人最基本的体面与尊严。

65岁的王明远(化名)第一次走进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时,腰背佝偻、步履沉重。他被诊断为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肿瘤已侵犯至精囊腺和膀胱颈,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答复几乎一致:“手术难度太大,建议保守治疗。”

“我不怕死。”深夜的医院走廊里,王明远向值班医生吐露心声,“就怕活着,却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句朴素而沉重的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医者。

破局: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

面对王明远复杂的病情,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启动了其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优势——多学科诊疗团队。在这个年手术量超4000例、微创手术占比达80%的科室,专家们早已形成了默契的协作机制。

灯光下,影像片投下清冷的光晕。泌尿外科主任唐山的手指轻轻划过那片危险的阴影——肿瘤如藤蔓般缠绕,手术难度极高。“新辅助治疗3个月,待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唐山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这不仅是一个治疗方案,更是一场需要多学科精密配合的“协同作战”。泌尿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在一个目标上达成共识:不仅要根治疾病,更要为患者守住生命的尊严。而科室成熟的腹腔镜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视野清、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关键保障。

这场被誉为泌尿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的手术,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团队的智慧与默契。在拥有120张床位、博硕士占比65%的泌尿外科,每一台高难度手术都是技术与责任的交锋。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里已成熟开展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尿流改道、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3个月后,无影灯下,一场无声的战役正在进行。5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们运用科室的王牌技术——腹腔镜下泌尿系肿瘤手术,在盆腔的“核心地带”展开精细操作。

“成功了。”当最后一个切口缝合完毕,手术室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这只是阶段性胜利。术后第三天,在快速康复体系的支持下,王明远已能在护士搀扶下缓慢行走。这个看似简单的进步,背后是整个团队数月来的精心准备与付出。

唐山常说:“我们做的不只是一台手术,而是在为患者重新规划人生的道路。”在这个多学科会诊室里,每一次“破局”都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生命故事的崭新开始。

匠心:在方寸之间守护尊严

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每年接诊的5万余名患者背后,是5万个渴望重获健康与尊严的生命。50岁的陈志强(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肾坏了,我还能干活吗?这个家怎么办?”当听到“双侧复杂性肾结石伴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时,这个一向坚强的建筑工人第一次在诊室里红了眼眶。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他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泌尿外科的专家们迅速行动。这支高级职称占比51.5%的团队,在疑难结石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全科讨论后,他们决定采用科室的特色技术——多通道PCNL联合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技术,为陈志强实施“分期保肾取石”手术。

“我们不仅要取净结石,更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主刀医生强调。这项技术要求在肾脏上建立数个微小通道,如同在方寸之间进行精细雕刻,既要彻底清除结石,又要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肾组织。

首期手术历时4小时,成功清除了单侧肾脏的结石。术后那个夜晚,成为陈志强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页。剧烈的疼痛让他辗转难眠,值班护士发现后,并没有简单地为他注射止痛药,而是轻轻走到床边,用自己的双手示范如何保护伤口,“陈师傅,来,像我这样,用手护住这里,慢慢咳嗽……”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让这个在工地上摔断肋骨都没掉过泪的汉子湿了眼眶。“她们不只是照顾我的病,她们真的懂我的痛。”出院那天,陈志强握着医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是你们保住了我的肾,更保住了一个家的希望。”

医学的温度,在细节中流淌

在体现技术实力的手术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快速康复(ERAS)体系在支撑。走进泌尿外科病房,结石术后患者的床头放着一个带刻度的水杯,杯身上贴着温馨提示:“今天,您喝够2000ml了吗?”这看似简单的设计,蕴含着医护人员对疾病预防的深刻理解,更体现着对患者长期健康的用心守护。

护士长唐凤其有个习惯:每日早晚各巡视一次病房。“不仅要看监护仪上的数字,还要看病人的眼神。”她说,“很多话病人不会说,但他们的眼睛会告诉你。”

一位年轻医生在值班日记中写道:“凌晨2点,帮3床老爷子翻身时,他迷迷糊糊抓住我的手说,‘你们比我孩子陪我的时间还长。’那一刻,我更加理解了这份职业的重量。”

如今,王明远和陈志强都成了科室的“编外健康宣传员”。王明远每次复查都会带着他的“抗癌日记”与病友分享;陈志强则成了结石病友群里的“喝水监督员”。从被治愈到去帮助,这场关于生命尊严的保卫战,正在产生温暖的接力。

“在泌尿外科,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疾病的治愈,更是生命的重生。医生既要当得了精湛的‘管道工’,也要做得了细腻的‘心理师’。”唐山说。

数据显示,该科室年接诊量达5万余人次,微创手术占比达80%,让更多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守住了生命的尊严。

每日,诊室和病房里都在上演着不为人知的故事。65岁的老人不再担心失禁的尴尬,50岁的中年人重新挺起养家糊口的脊梁。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康复背后,是一场场技术与温情交织的守护。

泌尿外科的医生们深知,他们医治的不仅是器官的疾病,更是被病痛侵蚀的生活。在无影灯下,在病房走廊里,在每一次医患交谈中,他们用专业与温度,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