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邵阳7大文旅项目入选省级榜单

文旅赋能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邵阳日报记者 易 蓝

▶洞口县古楼驿茶旅秘境度假营地。

邵阳步步高新天地。

▶绥宁同心圆研学基地内,小朋友学习非遗竹编。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三批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名单,我市7个文旅项目强势入围,包括:步步高新天地、古楼驿茶旅秘境度假营地、小河村露营基地、隆回金银花生态观光体验园、邵阳花卉博览园、满师傅生态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绥宁同心圆研学。项目涵盖街区乐购、旅居营地、拾野乡村、研学亲子四大类别。这一成绩不仅是对邵阳文旅创新能力的认可,更勾勒出我市以多元场景撬动消费升级、链接生态与文化资源的清晰路径。

打造城市消费“潮核”

位于双清区邵阳大道与建设南路交会处的邵阳步步高新天地,是此次唯一入选的“街区乐购”类项目,也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综合商业体。其以“年轻、潮流、精品、全客层”为定位,汇集时尚服饰、汽车数码、儿童游乐、多元餐饮等多种业态,推动我市商业消费从“基础满足”向“品质升级”跨越。

10月23日傍晚,步步高新天地一家潮玩集合店内,90后店主李萌正忙着补货。这家2023年开业的小店,如今已成为不少年轻人常来的“打卡点”。

“以前想在邵阳开潮玩店,总担心没人买。”李萌笑着说,最初她曾犹豫是否去长沙,但步步高新天地“年轻时尚”的定位吸引了她。这里聚集大量学生和职场新人,商场也定期举办活动为商户引流。

去年国庆,李萌推出潮玩打卡活动,吸引大量人流,营业额成倍增长。“有个高中生每周都来,说在邵阳终于找到‘同好’了。”如今,她的店不仅是销售点,更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空间。步步高新天地也凭借这类“小而美”业态,成为邵阳“年轻消费”的代名词。

在自然与文化中“慢下来”

我市入选的旅居营地和拾野乡村类项目,精准捕捉现代人“逃离城市、亲近自然”的需求,并融入地方文化基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古楼驿茶旅秘境度假营地依托雪峰山区生态资源与千年茶文化,打造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3万个/立方厘米、森林覆盖率90%”的生态秘境。坐落于金龙山北麓峡谷的小河村露营基地,囊括茶马古道、金龙高山、大瀑布群等景观,游客可住帐篷、观瀑布、感受乡村民风。隆回金银花生态观光体验园落实“药旅一体”理念,延伸出沉浸式观光、科普研学、健康养生等业态,既带动产业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乡村体验。

在洞口县鼓楼乡,年近古稀的杨正国有了新身份——“茶文化向导”。

“以前种茶只能卖给收购商,一斤最多赚10块钱。”老杨说,度假营地建成前,雪峰山的生态和茶文化“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他带游客采茶、炒茶,讲述湘黔古商道上的“茶故事”,每月能多赚4000多元。

几个月前,一群长沙游客跟随老杨体验制茶。一位小姑娘喝到自己炒的茶时惊叹:“原来茶叶从叶子变成茶要这么多步骤!”老杨说,他最欣慰的是看到游客品茶听故事时的满足感,“以前觉得种茶是‘苦力活’,现在成了‘文化活’,有奔头!”

让成长与场景深度链接

此次入选的3个研学亲子项目各有侧重,覆盖美育、工业、农耕非遗等主题,精准匹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求。

邵阳花卉博览园以“少儿美育,市民美念”为核心,运用科技整合光、热与植物资源,打造“品牌+花园”“品牌+研学”等业态。孩子们可在花海中学习植物知识、参与手工花艺,成年人也能享受田园观光,实现“亲子共游、各得其所”。满师傅生态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将豆制品加工与研学结合,孩子们可参观豆腐制作过程、了解饮食文化,还能结合崀山景观开展户外研学。绥宁同心圆研学涵盖综合楼、农耕基地、非遗工坊等8大功能区,孩子们可体验农耕、学习苗族侗族非遗技艺,在实践中理解“人与自然共生”。

端午前夕,在绥宁同心圆研学基地的非遗工坊里,莫季凤正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织非遗竹编。

“以前手艺只在家族里传,年轻人嫌麻烦不愿学。”莫季凤说。今年4月,她筹备多年的研学基地正式成立,非遗工坊成为重点体验场所。从选篾条、编织成型到搭配苗剪装饰,全程向游客开放。

“让游客亲自动手,非遗才能真正走出去。”如今,莫季凤不仅传授竹编技艺,还讲述苗族历史故事。她的工坊成为研学基地最受欢迎的课程点。“以前觉得非遗是‘老东西’,现在明白,只要找对场景,老手艺也能‘活’在当下。”

从潮玩聚集的城市商圈到山水相依的乡村营地,从动手实践的研学课堂到活化传承的非遗工坊,邵阳这7个省级文旅新场景,既承载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期待,也让生态与文化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