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的菊花种在阳台上的旧花盆里。每年重阳节前后,金灿灿的花朵便热热闹闹地开满枝头。这时,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摘下来,铺在竹筛里,摆在向阳的地方晾晒。我以前觉得这很麻烦——超市里明明有现成的菊花茶,何必费这个功夫?
上个周末,阳光正好,我和奶奶一起收拾新菊。期间,我忍不住问道:“您为什么每年都要自己晒菊花呀?”奶奶没有回答,而是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用丝绸包裹的本子。翻开泛黄的纸页,只见里面夹着不同年份的菊花标本:“这朵是你爸爸上小学那年采的。这朵是你满月那年采的……”每一朵干枯的花瓣,都凝固着一段时光。
“来,我教你煮菊花茶。”奶奶说。
干菊花在沸水中缓缓舒展,像重新绽放生命。茶汤渐渐变成淡黄色,菊香弥漫开来。奶奶把第一杯茶递给我:“尝尝,这就是咱家的味道。”我小心抿了一口,初尝微苦,细品却有一股清甜从喉间升起。
原来,这普通的菊花里,藏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重阳记忆。
(指导老师:邓楚楚 卿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