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您帮忙争取资金,我的养蜂场规模又扩大了!”10月12日,新宁县金石镇永安村村民刘之辉高兴地向村支书、县人大代表刘忠会汇报。自2017年当选镇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刘忠会始终扎根基层,倾听民声。
从退伍军人到村支书,从金石镇人大代表到新宁县人大代表,多重身份叠加的背后,是刘忠会二十余年如一日服务群众的赤子情怀。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建设家乡”
2004年,26岁的刘忠会从部队退役回乡。军人特有的韧劲和胆识让他敏锐察觉到家乡的潜力:“永安村紧邻夫夷江,生态优越,为什么不能发展特色养殖?”说干就干,他毅然投身甲鱼养殖行业。
创业之初,技术瓶颈让他受挫。“甲鱼成活率不到50%,几乎赔光了积蓄。”但他不服输,白天蹲在塘边观察甲鱼习性,深夜啃养殖书籍,甚至自费赴外地请教专家。经过三年摸索,他独创的“生态循环养殖法”成功了。如今,他的养殖基地扩至0.67公顷,年产甲鱼4万余只,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金名片”。
“创业越深,越感到知识不够用。”刘忠会回忆,2017年他当选金石镇人大代表后,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报名参加“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那时,他白天处理村务,夜晚挑灯夜读,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学历,为更好履职打下坚实基础。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自2017年当选镇人大代表后,刘忠会始终将履职尽责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紧密结合。他常感慨:“个人成功是幸运,带领群众共富才是大担当。”他将甲鱼养殖经验倾囊相授,在家中开设培训班,为村民提供苗种、技术、销路“一条龙”帮扶。
村民刘之辉的故事尤为典型。两年前,刘之辉领取了60只甲鱼苗,由刘忠会的基地代养代管。“他手把手教我调水温、防病害。年底还能分红。当年,我的年收入创新高,盖起了三层小楼。现在我又开始养蜜蜂了,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刘之辉笑着说。
2021年当选县人大代表后,刘忠会更觉使命在肩。他积极推动“党支部+基地+科研+农户”模式,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品种,打通产销链条。除了养殖甲鱼,目前全村生态鸡养殖户增至30多户。养殖户阳敦平感叹:“现在我们永安七组都在养鸡。要不是刘忠会鼓励、推动,我哪敢想现在能年入十多万元!”
一直以来,刘忠会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提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乡村建设蓝图。如今的永安村,南竹产业与生态旅游齐头并进,甲鱼养殖与猕猴桃种植相得益彰,“五化党支部”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牌匾更是熠熠生辉。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良策”
从镇人大代表到县人大代表,刘忠会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
工业园征地拆迁曾是一大难题。作为县工业园所在地,永安村需征地40余公顷、拆迁房屋50余座。刘忠会白天走访农户测算补偿,夜晚与园区协商方案,创新推出“双向沟通+阳光公示”机制。三年来,全村实现“零越级上访”,成为基层治理的典范。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刘忠会牵挂的大事。永安村与原培子园村合并后,他多方筹措资金百余万元,硬化道路10.2公里,安装路灯115盏,修建蓄水池3座,铺设饮水管道3.9千米。村民廖昌民高兴地说:“现在晚上出门有路灯,健身有广场,连山里的竹笋都能整车运出去了!”
“人大代表既要为民发声,也要为发展献策。”刘忠会坚定地说。今年6月份,他又担任了新宁县金石镇河东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刚上任,他就了解到新新高速建设项目经过永安村的涵洞原设计高度仅3米,不利于南竹运输车辆通行。为解决问题,他查阅乡道建设标准,多方沟通提议,最终将涵洞高度提高到4.2米。
夜晚,刘忠会站在太阳能路灯下,笑容温暖而坚定:“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让乡亲们钱包鼓起来、村子美起来、生活甜起来。”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躬身耕耘。刘忠会用坚守诠释了“代表”二字的重量——那是田埂上的脚印、塘边的汗珠、百姓的笑脸。正如他常说的:“为百姓做事,看到他们幸福,我就感到满足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