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中秋后养生正当时,三招为健康过冬“打底”

邵阳日报记者 唐颖 通讯员 阳媚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品月饼、赏明月,其乐融融。但连日欢聚后,不少人渐感身体“吃不消”。如何抓住中秋后的养生关键期,为寒冬储备健康?专家指出,此时正是“秋冬养阴”的重要时节,从饮食调理、疾病筛查、情志调养三方面入手,可夯实健康过冬基础。

饮食调养:给肠胃“减负”,循序渐进

“假期连着聚餐、吃月饼,半夜突然腹痛呕吐,查出是急性胃肠炎。”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王先生懊悔道。这样的病例,节后在各医院消化科门诊并不少见。

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李胜表示:“双节期间,因‘嘴瘾’引发的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病例,比平时增加约三成。”他建议,节后肠道调理要遵循“低脂高纤、少量多餐、循序渐进”十二字方针;慢性病患者或术后人群更需“守底线、勤监测、早复诊”,严格遵医嘱。

食疗方面,结合邵阳本地湿冷气候,该院中医科专家何海艳推荐了百合银耳羹、冰糖炖雪梨、陈皮蜂蜜水等本地易得的食疗方。“入秋后一直咳嗽,按医生建议吃了一周冰糖炖雪梨,口干咽燥明显好转。”正在咨询的刘女士分享道。

何海艳还提醒,节后饮食调理首要任务是“减负”:减少辛辣食物,多选小米粥、山药、萝卜等清淡食材,可搭配陈皮、茯苓、山楂“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她特别指出,不少市民入秋后急于进补,大量吃牛羊肉、人参等温补食材,却忽略体质差异,反而易引发上火与消化不良。

消化道健康:早筛查、识信号、防大病

消化道疾病筛查是秋季养生的重要一环。“我母亲有肠癌病史,今年35岁的我,在医生建议下做了第一次肠镜,查出并切除了两个癌前病变息肉,真是万幸。”刚完成检查的李女士说。

李胜介绍,节后各大医院无痛胃肠镜检查会出现“补偿式”高峰,建议有需求的市民提前通过医院线上平台预约。他特别强调,有胃癌或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不必机械等40岁,建议首次筛查年龄提前至30岁至35岁,且坚持每1年至3年定期复查。

识别危险信号同样关键。“上周急诊收了位患者,先发现黑便没重视,后来突然晕倒,送医时血压已达危险值,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医生分享的病例令人警醒。

李胜指出,秋冬季是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发期,公众要警惕“咖啡渣样呕吐物”“柏油样黑便”两大预警信号;一旦出现晕厥、冷汗、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失血性休克征兆,必须立即就医,分秒必争。

情志调理:运动、按摩与“治未病”并举

“我每天在公园慢走半小时,配合按摩安眠穴,秋季失眠的老毛病改善了很多。”参加养生讲座的退休教师陈先生说。

何海艳表示,秋季情志对应“悲忧”,易引发忧郁情绪。建议市民通过听音乐、阅读放松身心,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运动,还可自行按摩百会、内关、涌泉、安眠等穴位安神定志。需注意的是,秋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以周身微热、未出汗为宜,避免耗损阳气。

“治未病”理念在秋季养生中尤为重要。“我每年秋冬都来开膏方调理,配合三九贴,感冒次数明显少了。”正在复诊的赵女士对中医“治未病”服务赞不绝口。

何海艳介绍,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推出秋冬养生“治未病”特色服务,涵盖膏方调理、节气养生、药膳指导、穴位贴敷等,可进行慢病管理、亚健康调理;科室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推广“治未病”理念。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中秋后是养生“黄金期”:科学饮食调理、及时筛查预警、平和情志保养,能显著增强体质,为健康过冬做好准备。“此时打好基础,就像为身体这座‘房屋’,在寒冬前做好加固和能量储备。”何海艳形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