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邓朝霞 通讯员 邱文丽 邓祎可)“家人们,这是我们邵东生产的书包,做工精细,厚实耐用!”9月29日,在邵东市大学生(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里,学员王敏玲正对着直播镜头,热情推介邵东特色产品。
毕业于湖南工商大学的王敏玲,曾一度对创业感到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参加邵东市人社局组织的高校毕业生网络创业培训直播班,系统学习了从直播话术到运营策略的全套技能。如今,她已是一名自信满满的主播,带领团队实现了日销售额从200元到1.8万元的跨越。她的故事,是邵东市推动高质量创业的生动缩影。
邵东市大学生(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立足邵东特色产业链,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创新探索出“以产业链孵化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的新路径。通过“嵌入式孵化+保姆式帮扶”机制,有效破解了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资源有限、经验不足等难题。学员们既能深入箱包等智能生产线实操,也能通过基地搭建的电商平台,将邵东的书包、五金、中药材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今年以来,基地已举办11期电商运营公益培训,孵化电商人才200余人,带动就业近360人。部分学员通过短视频平台实现了月流量超百万、营收达数十万元的佳绩。
“之前没有专业技能,找工作四处碰壁。现在通过培训取得了特种设备操作证,成为技术工人,不仅工作稳定了,收入也增加了,心里特别踏实。”刚结束邵东市组织的叉车司机培训,肖喜就顺利入职了上汽大众长沙分公司。
对于像肖喜这样的劳动者来说,“订单式”岗位技能培训为他们打开了通往稳定就业的大门。企业方对此深表欢迎,认为这种“毕业即上岗”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有效缓解了用工压力。今年以来,邵东市人社局围绕省市重点企业及主导产业需求,持续开展“订单式”培训,并为阳光8点、醇龙箱包等企业精准输送人才;同时着力打造“南国中药工”“邵东箱包制作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各类培训21期,精准弥合了“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在服务形式上,邵东同样勇于创新。将招聘会搬进夜市的创意,让市民林女士赞叹不已:“逛夜市还能找工作,太贴心了!”这种夜市招聘、直播带岗等新颖形式,让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邵东还紧盯春节等重要节点,开展了“春风行动”等16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2.35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687人。此外,通过引入“小优快工”平台,在城区及牛马司、团山等部分乡镇建成2个零工市场和5个零工驿站,有效打通了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近就业、灵活增收”。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邵东市更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今年以来,邵东市为267名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补贴共计235.31万元,确保了零就业家庭100%动态清零。该市217家就业帮扶车间提供了1.5万余个岗位,吸纳了7857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384人,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的重要支撑。
邵东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志福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全力营造更优的就业环境,持续打好这套稳就业“组合拳”,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