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让我回想起开国中将姚喆在大青山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国庆长假,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文史学者、《红星耀武川》主编张立侠,走进双清区姚喆故居,开启了一场寻根溯源的文脉对话。
对姚喆将军的革命历程有着深入了解的张立侠,在双清区文旅广体局负责同志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姚喆故居及姚喆将军生平业绩陈列馆。在参观过程中,她仔细观看了故居复原陈列、将军事迹展览、战场还原与场景体验等展区,对陈列馆运用多媒体技术、VR全景展览等现代手段展示历史的方式表示赞赏,并就进一步深化姚喆将军生平研究、加强国防教育提出了宝贵建议。
通过VR技术“走进”还原的历史场景时,张立侠不禁感慨:“这种创新展陈,让革命历史变得可感可触,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
2025年4月新开放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喆故居,已迎来3万余名参观者。6个展区系统展现了姚喆将军从湘中子弟到开国将领的光辉历程。
姚喆将军的一生与两个地方紧密相连:一个是生他养他21年的湖南邵阳,另一个则是他戎马生涯中视为“第二故乡”的内蒙古。在那里,他领导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与内蒙古人民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根据将军遗愿,他的骨灰安放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永远守护着北疆的青山草原。
谈及姚喆将军,张立侠在现场动情地分享了她最深的感触:“我们做史料研究,知道人无完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常有不同声音。但姚喆将军是个例外,在我走访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无论是他的老战友、老部下,还是内蒙古武川县的乡亲百姓,我听到的,全都是对他的称赞和怀念。这是一种穿越时空、毫无杂音的纯粹爱戴。”
将军的侄孙作为家族代表接待了来自远方的“亲人”。他指着一砖一瓦,讲述起姚喆将军少年时期便立下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正是这颗从小便熊熊燃烧的保家卫国的心,支撑着他从这里走出去,为人民打天下,最终魂归他战斗过的土地。”一段段朴素的家族记忆,完美印证了将军光辉人生的起点。
离开庄严肃穆的红色场馆,张立侠一行来到双清“国庆黄金周”非遗展现场。宝庆油布伞下光影斑驳,邵阳土布纱绣五彩斑斓,宝庆瓠艺栩栩如生……18个非遗项目如珍珠般串联起双清的文化记忆。
张立侠细致观摩每个展位,与传承人深入交流,对双清区在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赞叹不已。“从这些精湛技艺中,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
这次跨越千里的文化交流,不仅连起了两地的历史记忆,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张立侠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姚喆将军精神研究带来新视角,而双清区在红色资源活化与非遗传承上的创新实践,也为跨地域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范式。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在非遗技艺的交流中,两地正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