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

探寻针灸的更多可能

——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付芳

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 通讯员 刘璐

9月24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诊室,副主任医师付芳正在为一名右肩剧痛的患者治疗。与常规“哪里疼扎哪里”的思路不同,他并未在患者肩部施针,而是选取其右脸颊多个点位快速进针。随着银针轻捻,患者李女士惊喜地发现:“肩膀真的轻松多了。”这立竿见影的效果,得益于付芳自创的“调衡针法”。

付芳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年少时期。因体弱多病,他曾在中医的治疗下恢复健康,切身感受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高考时,他毅然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从此与银针结缘。

行医十年间,部分患者对传统“痛点取穴”疗法反馈不佳,促使付芳不断反思。2022年的一次进修中,他目睹老师运用董氏奇穴,仅用数针便缓解了一位患者的背痛。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不同针法的潜力,也坚定了他融合创新、探索更优诊疗路径的决心。

进修归来,付芳开始构思自己的针法体系。他将人体疼痛系统比作电路故障:“哪里疼扎哪”如同在短路处反复接线,难以治本;若能找到“总开关”,从整体调节身体平衡,才是根治之道。

基于这一思路,他白天接诊积累经验,晚上研读文献、博采众长。为验证针法,他甚至常在母亲身上练习。一次施针时,他发现针刺母亲左臂竟缓解了其右臂疼痛,这意外收获让他信心倍增。此后,他融合董氏奇穴、脐针、腹针、颊针等多家技法,结合生物全息理论,逐步创立了“调衡针法”。

该针法遵循“远端取穴”“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的原则,施治思路看似“反常规”,却常获即时疗效。例如,膝痛在手肘取穴,腰痛在腹部施针,均能有效缓解症状。临床中,不乏疑难病例经他之手取得突破:一位辗转多地、花费数万元未愈的胁痛患者,经付芳经络辨证配合刺血疗法得以康复;一位三年顽固呃逆患者,经放血加针灸治疗症状消失;还有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仅用颊针三针便疼痛立止。

除日常坐诊,付芳每月坚持下乡义诊。起初村民多持观望态度,有人体验后称赞“神奇”,便纷纷上前求治。

行医十二年来,付芳始终以患者心为心,坚持提供免费咨询。“患者所求无非是病愈。能用专业帮到他们,何必推辞?”如今,他依旧日复一日地穿梭于诊室与义诊点之间。

“90%以上的疼痛可当场缓解,30%能当场治愈。”在他手中,针灸是因人而异的精妙调控。他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人看到针灸的广阔天地。“针灸,从来不止一种模样。”他这样坚信,也这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