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刘筱梅总是频频给我们带来惊喜。继2017年8月其首部个人诗集《心愿》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后,现在,他的散文集《时光回眸》又要与大家见面了。我最先知悉此事,自然为他感到高兴。当他送来样书委托我作序,我一遍遍翻阅这些作品时,更是倍感欣慰。
我与筱梅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的交情,更有着“师徒”关系。我跟筱梅的家乡同属野鸡坪镇。家父生前和筱梅的父亲还是交情深厚的好友,两家可谓世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俩从小相识相交,筱梅不仅非常信任和尊重我,也一直非常尊重我的父母,并对我全家人都特别友好……所以,对于刘筱梅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创作,我确实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也更为他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
筱梅跟我一样,早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三十多年来,他在邵东城区打拼,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家旅游业注册职业经理人,并多年从事酒店的运营筹备和经营管理工作。如今,他担任一家电梯品牌企业总经理又快十年了。
筱梅一向为人诚实,待人忠实,做事扎实。小时候因家境贫困,他历尽苦难,还曾三次“死里逃生”。他过早辍学,却努力自学改变命运,励志奋进成就自己。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先后成长为湖南省诗歌学会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屡获嘉奖与荣誉。
说实话,筱梅的创作起点并不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虽奔波于邵东二职中和城区忙于建筑防水油膏的推销和防水工程承揽,但周末一直蜗居在野鸡坪乡下老家。其时,筱梅家在野鸡坪新街开了一家理发店。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新闻和文学创作,不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筱梅“艳羡不已”。和我一样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搓麻将的筱梅,唯独对读书看报兴趣浓厚,经常去邮局和乡政府找书报看,还要我从县城带回一些报刊供其阅读学习。有时,我邀请朋友们来我老家小聚,总不忘喊上筱梅前来“陪同交流”。随着阅读量的日益增加、与文朋诗友的交往增多,筱梅终究忍不住“手痒”,开始写一些身边的新闻和自己的感受,并让我成为“第一读者”,极其谦虚地拜我为“师”,请我“斧正”。在我的推荐下,他也开始有新闻或小诗、小散文等豆腐块见诸报端。
2000年起,我受聘于邵东县委宣传部,先后担任《邵东报》《今日邵东》的编辑、记者。筱梅也早已进城,先后任两家大型酒店的总经理助理和副总经理,后又受聘于某知名品牌电梯公司担任总经理。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一直没有放弃阅读和写作,业余专心致志地放飞自己的文学梦——不断地买书、读书、藏书,写诗、写散文,并尝试写小说,且时有新作登上大雅之堂。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打拼与努力,筱梅的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不仅在城区某知名小区购置了宽敞舒适的住所,还在老家野鸡坪井田村将老屋改建成新式别墅。他介绍,为方便退居乡下后交友联谊,还安排了专门的茶室和藏书万册的书房。筱梅的一双儿女也像他,个子高挑,身材苗条。其女儿早已成家,和女婿同在邵东移动公司就业。其儿子大学毕业后投身军营锻炼了两年,现刚退伍。与此同时,筱梅的文学创作也风生水起,不仅诗歌创作水平大有提升,散文创作也大有起色,小说创作亦起点不凡。这次,他将历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精选出56篇,结集为《时光回眸》公开出版,既是对前阶段的人生回眸,更是对自己散文创作的成绩回眸。
纵观筱梅的散文创作,足见一位基层业余作者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他从身边的人和事发掘题材,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不故弄玄虚,不矫揉做作,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他的大多数作品,我原来就读过,这次又逐一进行了认真“检阅”,发现这些作品概括起来,确实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创作态度极其诚恳。他的每一篇作品所写的都是自身所见、所闻,绝非凭空杜撰、闭门造车。二是感情投入极其真挚。无论是写乡情、友情,还是亲情、爱情,或者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三是文字语言相当质朴。这些作品的语言,明白晓畅且富有诗意。
当然,或许由于筱梅经历和眼界的局限,集子里的作品,更多的是“小桥流水”式的观照生活、记录感悟、抒写性灵的婉约柔情之作,缺少“大江东去”那样的境界宏阔、感慨遥深、大气磅礴的厚重刚劲之作。但看他的创作势头,我们有更多理由期待他在来日的创作中更上层楼、渐入佳境。
(唐志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