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官李蛮牛》剧照。
9月19日晚,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祁剧《清官李蛮牛》在浙江杭州萧山剧院精彩上演。作为祁剧史上首部入选中国戏剧节的作品,也是邵阳市戏剧界的重大突破,该剧以清代廉吏李尚卿为原型,凭借鲜活的人物塑造、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核,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位铁骨柔情的李蛮牛,也让拥有五百余年历史的祁剧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一戏演活“百姓官”
大幕拉开,丝竹声起。李蛮牛身着官服登场,却毫无传统清官戏的“距离感”。他为践行“自带钱粮为官”的誓言,当掉传家砚台;为查贪腐,以“盲查账目”智斗离任知县;面对欲轻生的穷书生,他蹲身细语宽慰;就连与夫人秀娘的日常对话,也透出“官身虽微,民心为大”的赤子之心。
“水打状元洲,清官不久留;要得清官到,除非李蛮牛。”这句流传于邵阳的民谣,正是该剧的创作源头。2022年至2023年,市纪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体局及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挖掘李尚卿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事迹,创排《清官李蛮牛》,广受好评。
“他不是‘高大全’的清官,而是带着一股‘蛮劲’的百姓官。”杭州观众王先生观后感慨。剧中的“蛮”,是李蛮牛面对贪官时的拍案而起、句句铿锵,也是他为民请命时的执着细致——连街边小贩的抱怨都牢记于心。
“母亲问罪”一场尤为动人。老母误以为儿子违背家训,千里迢迢前来责问,直到得知儿子为剿匪当砚台,才含泪叮嘱“守好初心”。这场戏虽无激烈冲突,却令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原来清官的‘刚’,背后是家人的‘暖’。”观众李娜说。
老剧种演绎新美学
“没想到祁剧能这么美!”是许多观众对《清官李蛮牛》的共同评价。该剧的匠心,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中。
灯光设计运用现代光影语言强化叙事:查贪腐时冷光聚焦账册,营造紧张氛围;百姓致谢时暖光满台,洋溢人间烟火。唱腔既保留祁剧高亢激越的传统特色,又在“盲查账目”等情节中加入轻快唱段,使李蛮牛的“蛮”与“智”在声腔起伏中跃然台上。
主演团队倾注心血。饰演李蛮牛的罗文曾获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他为贴近角色研读史料,连步态都反复打磨,既要展现老成持重,又需透出那股“认死理”的倔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肖笑波饰演的秀娘,则以细腻念白与动人唱腔为全剧注入浓郁情感。
“我们守住了祁剧的根,也希望年轻人看得进、喜欢看。”导演何艺光表示,剧组坚持“真听真看、真思真演”,让传统表演更具生活气息。
“蛮牛精神”照见当下
“原来廉政戏可以这么好看!”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该剧的价值已超越艺术欣赏,成为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
李蛮牛“不拿百姓一粒米”的坚守、“吞官岩前惩贪官”的智慧,引发一位基层干部共鸣:“清官不只是历史人物,这部剧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为官究竟为谁’。”
它也是文化传承的“活样本”。剧中服饰依清代湖南民间样式复原,唱腔保留祁剧原味,不少年轻观众直呼“第一次听祁剧,这么带劲!”
掌声持续良久,观众涌至台前合影,有人录下最后一段唱腔久久回味。对祁剧人而言,此次亮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我们要讲好湖湘故事,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推动‘李蛮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肖笑波表示,未来将继续携该剧深入基层,让廉政故事贴近百姓,同时挖掘更多有温度的湖南题材。
正如剧中台词:“民为国之本,廉为官之魂。”《清官李蛮牛》的走红,不仅因一个清官故事,更因它用五百年的祁剧韵律,唱出了跨越时代的民心所向。这正是祁剧生生不息的根基,也是中国戏剧节“戏韵流芳”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