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以家庭教育之基筑民族复兴之魂?值得我们深度思考。
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在于“铸基”。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基石。家庭是个体接触社会的首个场景,对人格塑造、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与持久性。其次,家庭教育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家庭和睦是社会安定的基石,而优良家庭教育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可建立高效沟通机制、涵养相互尊重氛围、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反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当,易引发家庭矛盾,破坏家庭的和谐稳定。其三,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教育质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才素养。优质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育魂”为核心导向,引导孩子的精神成长与文化传承。重点涵盖四大板块:一是品德教育,铸就孩子的精神之魂。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涵盖道德观念培育、社会责任感塑造、诚信意识养成等内容。家长需以言传身教为要,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弱小、诚实守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同时,注重培育孩子的爱国情怀,使其了解国家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二是价值观教育,引领孩子的人生方向。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价值的根本看法与态度,决定着行为选择与人生方向。家庭教育中,需重点培育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目标。比如,通过讲述名人奉献故事、分享生活感悟等方式,让孩子领悟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其建立稳定的价值取向,使孩子在人生抉择中能做出正确判断。三是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孩子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家庭教育需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了解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力量。家长可通过带领孩子学习经典诗词、践行传统礼仪、体验民间艺术等方式,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例如,春节时与孩子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讲述节日由来与习俗,让孩子在传统节日氛围中传承民族文化基因 。四是革命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革命文化教育,让孩子了解党的奋斗历程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家长可带领孩子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让其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同时,通过讲述革命故事,让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精神与奉献精神。
家庭教育如何落地见效,应拓展四大路径:
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应成为孩子的道德楷模与行为标杆。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例如,遵守社会公德,在公共场所守秩序、护环境;尊重长辈、关爱家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观察模仿中养成优良品德与行为习惯 。
注重沟通交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良好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家长需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与内心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想法,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与表达机会。比如,每天抽出固定时间与孩子聊天,倾听其校园经历与心声,帮助解决成长难题;同时,以平等、尊重、理解的态度表达自身观点与期望,避免过度批评指责,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家校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唯有协同发力,才能更好促进孩子成长。家长需主动与学校沟通合作,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与表现,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支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例如,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教育教学计划与孩子情况,邀请教育专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优化教育环境。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家长需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家庭环境,注重家庭文化建设,制定家庭规则与家训,传承优良家风。例如,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讨论,培育其责任意识;设立家庭阅读时间,全家共同阅读,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保持家庭环境稳定和谐,为孩子成长提供充足“养分”。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