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邓佳 李雨)“贵社区种植的这批礼品西瓜个头小、品相佳、甜度高,你们有多少我们超市要多少,而且以后这类产品我们超市都负责包销。”9月16日上午,我市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与北塔区茶元头街道白田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蔡亮平签订了一份农超对接合作协议。
白田社区是我市著名“菜篮子”“果盘子”,依托40公顷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园,该社区生产的白田萝卜、河西辣椒、水果黄瓜、小番茄、羊肚菌、竹荪、草莓等优质蔬果,长期畅销市场。
农业高产优产,种子是关键。今年初,白田社区筹资数百万元,开工建设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蔬菜智能育种大棚。6月底,工程竣工,但育种大棚要到10月份才能按农时进行育种,中间存在3个月空当。社区“两委”果断决策,利用之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累的科技人脉资源,在湖南农大教授孙小武和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欧小球等邵阳籍专家的指导下,巧打农业生产时间差,利用当前闲置育种大棚种植红小玉和黄小玉袖珍礼品西瓜,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和现代农业设施利用率。
“红小玉和黄小玉的全生长周期约88天,坐果后成熟期约28天,完全可以在3个月内完成生产,且这个品种的平均亩产5000斤左右,我们育种大棚面积约12亩,共可出产西瓜6万斤,按每斤5元计算,这茬巧打时间差的西瓜能够给社区创造30万元的毛收入,还带动社区10余人就业。”负责管理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白田社区居委会委员陈志军介绍。
“我们利用这3个月时间在闲置育种大棚发展生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实地检测了新建育种大棚的各种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确保将来育种成功。”蔡亮平说。
近年来,白田社区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过程中,广泛利用科技人脉资源精打细算,在确保原有5个蔬菜大棚开展轮茬消毒的同时,竭尽全力盘活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大棚产能,依靠各种优质种源支撑,抢抓零散时机种植备受市场欢迎的紧俏水果和蔬菜,平均每年能为社区增加50万元左右收入,实现一棚多用、一棚多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加上此次种植西瓜的收入,今年社区预计共可多收80万元。”陈志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