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红色引擎驱动 “洞口粮仓”蝶变

——洞口县花古街道“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蒋易薇 兰绍华 杨 鹰

长龙村村民在晾晒稻谷。滕治中 摄

村民在采摘火龙果。 滕治中 摄

正龙村村民在采摘葡萄。 滕治中 摄

“十四五”期间,洞口县花古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县委“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粮食生产、社会治理、征地拆迁三大战场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稳筑粮安“压舱石”

花古街道,被誉为“洞口粮仓”。眼下,该街道七里村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翻涌着壮阔的金色波浪。这里,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交融,让百姓的“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走进七里村的集中育秧大棚,只见智能化流水线高效运转。“党员带头学技术,机插机抛效率翻番!”种粮大户唐志军点赞街道组织的技术培训。今年,花古街道新建成2个专业化育秧大棚,早稻种植面积同比激增61.4公顷,机插任务完成53%,居全县前列。

这一成绩背后,是硬核支撑。花古街道党工委书记欧阳健领办万亩优质稻示范片,推行“一片一种”订单农业。唐志军的兴旺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147公顷,2024年收入达71万元。城南村党员周跃能的种植规模从23公顷扩至40公顷,年增收超6万元。“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让42位种植大户成为粮安生力军。

此外,该街道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田长制”,2024年复耕撂荒地2.83公顷,并在七里村打造了再生稻示范点约33公顷。今年3月,全省机插机抛育秧技术示范活动在该街道举行。花古智慧,为全省粮食生产注入了新动能。

“小积分”探出新路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破题?花古街道以“六零”创建为靶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新路。

在正龙村,“积分换项目”公示栏格外醒目。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可获积分,而积分可兑换基础设施项目……这套由洞口县委创新开展的“六零”工作法,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仅2024年,花古街道利用奖补资金硬化通组路3千米,修建水渠2千米。

平安底线,更需铁腕守护。花古街道党工委压实“一岗双责”,党员干部冲锋在安全执法最前沿。今年上半年,排查安全隐患40处,整改率100%。禁毒战线落实“双组长制”,连续五年实现“外流贩毒零新增”。

“微信群从31个砍到5个,牌子撤了153块!”回忆起2024年的基层减负行动,长龙村支书仍觉痛快。花古街道通过清理村级事务57项,党员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在“走找想促”活动中,街道和村干部走访全覆盖,今年来化解矛盾12个、收集建议9条,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扎得更深更实。

绘就安居新图景

5年来,面对征地拆迁这一难题,花古街道坚持“项目为王”,成立由党政班子成员挂帅的工作专班。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在矛盾调处中亮身份、作表率。2024年,专班成功化解仙鹤园殡仪馆项目征地矛盾25起、气化湖南项目矛盾16起,以“硬作风”保障项目“加速度”。

花古街道纪工委在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行动中主动介入,为江南村村民郑某追回欠款3万元。此外,通过建立“问题清单”销号机制,该街道累计查摆整改问题104条,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从电力线路架设到危旧房改造,党旗所指,便是民心所向。今年,随着江南村塘万组集中建房等项目快速推进,宜居画卷正在花古街道徐徐铺展。

从粮田里的科技成色,到“六零”治理的平安底色,再到拆迁安置的民生暖色,花古街道的五年答卷格外亮眼。

站在新起点,洞口县花古街道正持续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挥洒更磅礴的笔墨,让“洞口粮仓”的金字招牌在雪峰山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