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东城区鸟瞰图。 申兴刚 摄
邵东市五金科技创新产业园。 申兴刚 摄
第二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现场。 申兴刚 摄
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微机派位现场。王红旭 摄
邵东国际商贸城。申兴刚摄
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刘海 摄
从“百工之乡”的深厚底蕴,到“打火机、小五金、中医药”三张产业名片的璀璨绽放;从“县域经济”的扎实根基,到“全国百强”的实力跃升——邵东市在“十四五”期间,以创新引领驱动产业升级,以民生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交出了一份厚重而亮眼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高质量发展靠什么?“干”字当头是邵东的答案。五年来,邵东主动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因地制宜谋划发展路径,多元施策破解难题,以实干诠释担当,拼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邵东现象”。
经济跃升:综合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十四五”之初,邵东立下“GDP逐年增长、全国百强再进位”的宏伟目标。五年砥砺,目标渐成现实。
看排名,见实力——2024年,邵东跻身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41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县第92位,多项核心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县域能级显著提升。
读数据,显底气——2024年,邵东地区生产总值达791.5亿元,年均增长5.6%;人均GDP突破8万元,较2020年增长35.7%;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发展的“含金量”与“幸福感”同步增强。
展品牌,促转型——2023年成为邵东的“高光之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五金机电博览会,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打火机产业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邵东,彻底告别“数量追赶”,全面迈向“质量引领”。
产业跃迁: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打火机、小五金、中医药,这些邵东的传统产业标签,如今已不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印记。
“我们通过‘链长制’精准补链强链,依托‘智赋万企’推动数字化转型,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邵东市发改局负责人介绍。五年来,邵东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55家,省级产业集群增至2个,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
东亿电气的转型,是邵东“智造”升级的典型样本。作为打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东亿电气从建成“全自动化车间”,到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技术中心”,生产效率足足提升40倍。“政府的‘智赋万企’行动不仅给了我们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还帮我们对接专家团队,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该公司副总经理白家宝满是对转型成果的认可。
在廉桥中药材市场,产业升级的故事同样精彩。如今,这里的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140.9亿元,同比增长8.8%。通过连续举办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邵东成功打通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累计实现贸易成交额超131亿元。“中医药博览会不仅让我们的药材不愁卖,还卖上了好价钱,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廉桥镇药农李先生满面笑容,道出了产业升级的民生温度。
五年来,邵东规模工业增加值较2020年增长21%,高新技术企业达147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20亿元,成功构建起“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一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始终是邵东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针对打火机、箱包等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邵东大胆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全国征集解决方案;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收到参赛作品1000余件,其中6件成功实现技术转化。截至目前,邵东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35个,创新驱动的“引擎”正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9月1日,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内,一年级新生家长罗攀春作为代表按下微机派位启动键。一秒钟后,系统完成了415名新生分到8个班级的派位。“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公平的温度。”她感慨道。这场覆盖邵东全市15462名新生的“阳光派位”,是邵东推进教育公平的缩影,更是“十四五”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就的直观体现。
五年来,邵东坚持“民生为本”,持续筑牢民生保障网:新增学位2.5万个,全面实施“均衡分班微机派位”,保障就学公平;完成20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解决1943套“保交房”问题。民生支出占比持续走高,省定民生实事高标准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覆盖2.9万余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4.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88.6万人,救助标准均高于省市水平,邵东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试点市”。
在养老领域,邵东完成39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1个老年助餐点、51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5911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步强化,为81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足额发放补助,并开展“利剑护蕾・雷霆行动”,筑牢儿童安全防护网。
民生改善:解决“急难愁盼”的幸福跨越
社会治理:筑牢宜居邵东的和谐基石
“村里有辅警,片区有组长,邻里互相帮,有事不用慌。”这已成为邵东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切身感受。五年来,“一村一辅警”经验全国推广,“片组邻三长制”扎根基层,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100%,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稳步构建。
“双约双评”“村民代表联系群众”等机制落地生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邵东先后获评“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宜居宜业成色更足。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邵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PM2.5浓度稳定达标;国省控断面水质全年优于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一幅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画卷,正在邵东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同样步履坚实:邵东全面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三网三员三色”监测帮扶机制,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五年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63人次,建成就业帮扶车间212个,提供岗位1.1万余个,帮助7474人实现就近就业,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商贸流通:内陆开放的邵东样本
作为内陆县域的邵东,走出了一条“开放型经济”的特色之路。“十四五”期间,邵东商贸流通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1年的308亿元增至2024年的358.9亿元,增速从全市第9跃升至第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邵东在商贸领域的持续发力。获评商务部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案例集,获批省级数字商务集聚区;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经验,开放的邵东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汇聚。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邵东建立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精准助力企业稳定订单、拓展市场;获批湖南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和自贸区联动发展区,被评为“全省改革开放先进单位”。五年来,邵东成功举办五金机电博览会、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性展会,在全国服务业百强县中位列第73位,正加速建设县级总部经济国际合作先行区。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十四五”期间,邵东市累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300余项,其中制造业、营商环境等30余项工作获国家级表彰,粮食生产、“放管服”改革等100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从“百工之乡”到“创新高地”,从“县域经济”到“千亿俱乐部”,邵东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蝶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邵东市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围绕“拼在产业、赢在环境、爱我邵东”工作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邵东。未来的邵东,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千万人民的期盼为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邵东篇章,让发展的阳光照亮每个邵东人的未来。